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超星尔雅健康教育答案【高校学生现场急救健康教育方法介绍】超星尔雅健康教育答案【高校学生现场急救健康教育方法介绍】 【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 G 479 R 459.7 【文章编号】 1000-9817(20XX)06-0727-02 【关键词】 急救;健康教育;学生保健服务 现场急救是指意外事故或急症发生时,在未获得医疗救助前,为防止病情恶化而对患者实行的一系列急救措施,对及时处理伤口、挽救患者生命、提高伤者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接受能力强,是现场急救知识的最佳载体[1-2]。常熟理工学院以公共选修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现场急救健康教育培训已经八余载,现将相关工作方法和经验报道如下。 1 课程定位 1.1 教学目标 根据急救医学理论与方法,医疗急救分为现场(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的医疗急救健康教育课应定位于:学会早期急救呼叫、早期心肺复苏、早期心脏除颤,各种突发疾病、损害的初步处理。根据教学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根据现代急救程序与急救要求,注重有用性,以便较好地实施医院外、社区内、家庭中的突发疾病及损害现场急救。 1.2 培训对象定位 高校相对独立,目标人群集中稳定, 结构较为简单,知识层次与接受能力高于一般人群,是实施现场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健康教育理想场所。 高校培训人群包括学生与教工。刚刚开始独立生活的大学生生活经验与处理意外事件的能力相对缺乏,非常希望得到急救知识与急救技能训练,尤其低年级学生人群更是如此。高校急救健康教育的主体应锁定于大学生这一重点人群,特别是红十字会会员。大学生接受急救培训除能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和本身的素养外,还可以作为流动群体,向广阔人群传播急救知识。因此,做好大学生现场急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救培训工作意义重大。高校教工流动性小,是相对固定的人群,应根据工作岗位(如实验室、实习基地)、工作性质(如学生管理人员)等具体情况对其按部门和岗位进行急救培训并配备必要的急救物资。 2 课程建设 健康教育应该被定为学校教学计划的组成部分,形成正式的课程设置,为急救知识与技能成为高校健康教育专题课程建立良好的基础,使之在教学经费、教学计划、教学活动、教学评估中得到保证。 2.1 课程内容 根据常见突发疾病和损害的种类,课程理论内容包括生存链的概念,群伤和急危重伤进行快速的创伤分类和检诊,急危重症疾病特点和发生过程,突发疾病、损害的现场初步推断和抢救;实践内容主要有心肺复苏技术和4 项急救技术操作,现场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