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运用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培育学生素养的尝试运用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培育学生素养的尝试 小学音乐教育阶段是逐步迈向正规、系统的音乐学习阶段。尤其是小学中 、高年级阶段,更是个体音乐学习的关键期。通常,此学龄段的个体普遍具有好动、好奇、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他们善用其灵活的肢体动作进行有所思考的律动。因此,在这个特别的时期,开展音乐律动课,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学科素养的培育作用都是非常重大的。 一、综合素养的培育 1.注意力 从概念上来界定,“注意力”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在笔者的音乐律动课堂中,学生需根据所播放的音乐节奏,用肢体动作去配合,展开身体律动。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通常会要求每一位学生都仔细倾听并分析音乐在风格或部分节奏上的特点,并指导学生制造出匹配音乐的肢体动作。因此,在长时间的课堂学习中,学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自身对事物的注意力。 2.同伴交往能力 ① 合作精神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是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中所提倡的教学组织形式 。笔者在组织课堂的过程中,同样也会采纳“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课堂学习。其中既包括两人小组的合作,也包括班级所有成员的合作。例如,课例《波尔卡》所展示的六组由“二人小组”合作完成相应律动,其他尚未展示的学生则席地而坐,用自己的双手拍打双腿或者辅以拍掌来配合正在表演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考虑两个人究竟采纳怎样的配合方能使效果达到最理想状态;亦或是需要考虑如何才能使全班的律动成为一个统一协调的整体。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全班同学的凝聚力。 ② 异性关系的正确态度培育 该课程的教学对象主要为五、六年级的学生。这一年龄段的个体正处于青春期的萌芽阶段,也是一个青春的朦胧期。此时,男女生之间通常会出现互相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反感的倾向。然而,笔者的课堂多数素材将会以男、女两人为一组进行合作。课程开始之初,很多男生与女生均产生排斥情绪,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他们逐渐将情绪意识转移至音乐的本体中来:他们发现了音乐中的美,懂得了在某些音乐风格中,和异性同学搭档的优点……于是,他们的情绪逐渐从排斥转化为了解、接受、直至认可。因此,笔者认为:在引导和异性配合完成动作的过程中,个体同样也在培育着与异性同伴交往的能力,这种教学态度乃是青春萌芽期不可忽视的一项执教意识。 3.自信心 日常教学中,除将个体集中进行律动之外,笔者还会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