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追思远行的诗人余光中:乡愁何处寻

追思远行的诗人余光中:乡愁何处寻_第1页
1/5
追思远行的诗人余光中:乡愁何处寻_第2页
2/5
追思远行的诗人余光中:乡愁何处寻_第3页
3/5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追思远行的诗人余光中:乡愁何处寻追思远行的诗人余光中:乡愁何处寻 20XX 年 12 月 14 日,著名诗人、文学家余光中先生在台湾病逝,享年 90 岁。 那个写出了“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这样诗句的人,那个曾经想像生命的终结是返乡的人,就这样静悄悄地走了,给灵魂贴上了一枚邮票,返回了他生命的上游与故乡。 一首《乡愁》,使余光中的名字传遍华语文化圈。每当炎黄子孙心中涌起家国之思、追问乡关何处,这位华发如雪的清癯老者就在人们的心头挥之不去。他已经成为一个象征、一个标志,他的离世似乎标志着他所代表的那一代人渐行渐远。 当年一别四十载,一首《乡愁》广传诵 据说,每个曾思乡的人,都读过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写《乡愁》这首诗时,余光中才二十几岁,可未曾想到,“乡愁”便贯穿了他整个人生。 余光中某年在接受采访时说,这首诗构思了整整 20 年,可真正写作时只花了短短 20 分钟。就是这 20 分钟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故乡”对余光中来说,是绕不开的两个字。《乡愁》不仅是他的代表作,同时也勾勒了他前半生的轨迹。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 年 10 月 21 日生于南京,后随父母辗转福建、江苏、浙江等地,从十岁开始在重庆度过了近八年的学习生活,十七岁到南京求学。1949 年,他随父母迁香港,1950 年又迁居台湾,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8 年,又赴美国进修,次年取得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回到台湾任教。一生奔波迁徙,与亲人聚散离合。1971 年,20 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用 20 分钟就写下了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乡愁》这首诗。40 多年来,这首诗在海内外华人间广为传诵。余光中曾说:“要问我的故乡在哪里?其实很简单,我是中国人。” 1974 年至 1985 年,余光中在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任教。1985 年后定居高雄,在台湾中山大学任教。 1992 年,余光中首次應邀回大陆。虽然不是小时候的故乡,但看到北京的胡同、故宫和梁启超故居,还是十分亲切。他真正回故乡是 20XX 年,当时余光中第一次回到阔别多年的母校南京大学,感慨万千。 余光中说:“虽然出生之地已...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追思远行的诗人余光中:乡愁何处寻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