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通胀缘由及政策着力点 在通胀已成为经济运行主要矛盾的阶段,假如不做客观的量化分析,而是从一些表面现象出发,一味夸大通胀预期,有可能会对通胀推波助澜。这不仅严重影响中国经济健康运行,甚至会对冲宏观调控的积极效果。因此,有必要通过科学的量化分析,找出通胀的主要因素,找准政策着力点,降伏通胀“怪兽”。 在当前影响通胀的诸因素中,劳动力价格上涨、输入原材料价格上涨对物价的影响被显著夸大了;而超发货币作为通胀主要驱动因素之一,其影响也在逐步减弱;短期和结构性的食品价格上涨依旧是当前通胀的主因。 工资涨 15%物价会上升 1.94% 实证观察表明,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与物价上涨并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比如:2024 年至 2024 年我国职工工资年均增长高达 14.8%,可是不同年份 cpi涨跌互现,甚至在 2024 年东部沿海出现“用工荒”时,经济还处于通缩状态。 我们讨论发现,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在传导到最终消费品物价之前,要过“四道关”: 首先是“劳动力成本价格传导系数”的过滤。农业劳动力成本对粮食价格的传导系数为 41%,对蔬菜的传导系数为 40%,对肉类的传导系数为 10%,对食品的综合传导系数为 27%;制造业工人工资对工业品价格的传导系数不超过10%;服务业工资对服务业价格的传导系数为 21%--根据 cpi 的构成权重计算的工资成本综合传导系数不足 20%。假定中国平均工资每年上涨 15%,则对物价的推动最多为 2.98%。 其次,各行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可以缓解一部分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 。考虑实际劳动生产率提高之后,每年 15%的工资上涨对中国物价总水平的影响降低到 2%左右。 此外,对于那些过度竞争的行业、利润有弹性的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冲击的往往是企业利润而不是产品价格。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最后,在传输到消费环节之前,流通环节还能吸收一部分劳动力成本。目前,在我国产品的总价格中,流动环节占比远远超过国际平均水平,随着批发、零售、物流管理等水平的提高,流通环节消化劳动力成本上升压力的空间依旧很大。 经过上述四层过滤之后,假定我国劳动力价格平均上升 15%,其传导到 cpi总水平的影响为 0.89%-2.98%,影响中值只有 1.94%。当前阶段,不宜过分夸大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价的影响。 输入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低于预期 很多人都在谈论,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必定会传导到中国的物价总水平上。可是为什么几年前石油从十几美元上涨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