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采摭《哪吒闹海》中隐含的文化采摭《哪吒闹海》中隐含的文化 成尚荣所长的《以文化隐喻重构语文教学》向我们呈现了一个漂亮、生动的语文和语文教育。他一语中的,道出了语文教育的根——语文,是文化存在的家。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作为一名语文教育的践行者,引领孩子去汲取民族文化,滋养家国情怀,责无旁贷。 语文教育追寻的就是一种文化的丰厚,而不单是对一篇课文的理解、掌握 。正如薛法根老师所言,大陆的语文教学,过于追求有效的教学,或许让学生错过了在获得知识过程中遇到的那些特别的“风景”。有时候,我们也要学学台湾农耕式的慢教育,就像女人逛街,没有明确的目的,但是一路收获了很多东西,还有满心的高兴。学生在这样的语文课上,有着多方面的收获,而不仅仅是试卷上可能会考到的那点儿知识。 如教学《哪吒闹海》这篇文章,我采摭了故事中隐含的这样几个文化元素 ,串起了听说读写的训练。 一、奇妙的英雄 《哪吒闹海》是一篇神话故事。神话,是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是远古时代人民所制造的反映劳动者的认识和愿望的幻想故事。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善恶分明,折射出历代民众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的美好愿望。这则神话故事中的英雄就是哪吒,他机灵、勇敢、为民着想、不畏强暴、勇斗邪恶,满满的正义感溢于文字间,让人过目不忘。 教学中,我设计了“读人物,品奇妙”的环节,让学生从“三闹”的故事情节中寻找奇妙之处,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充满创意的复述、有模有样的表演,淋漓尽致地演绎哪吒的英雄形象。神话的种子在孩子心间悄悄种下。 二、奇妙的动词 1.在《哪吒闹海》这个故事中,最精彩的莫过于“三闹”了。在这“三闹”中,有这样几句话特别精彩。 (1)他跳进大海里,取下混天绫在水里一摆,便掀起滔天巨浪,连东海龙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王的水晶宫也摇晃起来。 (2)小哪吒可机灵啦,身子一闪,躲过了这一斧头,随即取下乾坤圈,向夜叉扔去。 (3)哪吒一纵身,趁势抖出混天绫。那混天绫立即喷出一团团火焰,把三太子紧紧裹住。 这三闹,每一闹,都有一个带“一”的动作。从这“一摆、一闪、一纵身”可以看出,掀巨浪、打夜叉、治太子对哪吒来说是轻而易举、毫不费劲、小菜一碟。 这就是神话故事——法宝有神力,英雄有神通,情节很奇妙。好多神话故事中都有这样带“一”的奇妙的动词。看看这些故事,你能猜出括号里用什么带“一”的动词吗? (1)王母拔下头上的发簪往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