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非常时期请穿上心理“防护服”非常时期请穿上心理“防护服” 赵湘 我们面对怎样的心理挑战 当前疫情状况下,人们面临很多心理挑战,出现许多不良的心理反应。 疑病、焦虑和惊恐发作 迅捷的信息传播,让人们更了解疫情和肺炎症状。可同时,人们也更容易感到焦虑、恐慌,担心自己会是下一个感染者。 在焦虑中,有些人可能出现“疑病”症状,过分关注自己是否患病。例如 ,频繁地测体温,稍有升高便怀疑自己也感染了,反复地想去医院检查。因为疑病而前往医院检查,在当前是绝对不理智的行为———不但会抢占医疗资源,影响他人,还容易让自己陷入交叉感染的风险中。 另外,焦慮情绪往往也会让人呼吸急促、胸闷、肠胃不适,这些身体反应又和肺炎的某些症状描述相似,这让人们加倍焦虑。 于是,在“疑病-焦虑-身体反应-更焦虑”的负向循环中,人们可能会出现更激烈的应激反应,例如“惊恐发作”。惊恐发作时,人们会感到身体完全不受控制,觉得自己“好像快死了”,害怕自己得了严重的心肺疾病。但实际上,惊恐发作不会带来生命危险,也不会引发心脏问题。 如你出现惊恐发作现状,或有其他焦虑症状,我们建议你不要去医院。在疫情蔓延的当口,盲目前往医院,于人于己都不利。 同情疲劳和次级创伤 “说实话,我觉得自己有点看累了。比如和家人一起看新闻发布会时,我能感到自己心不在焉。看到捐款信息,也不像原来那样积极转发; 看到自己朋友圈全是疫情相关信息,感觉很烦躁。”一些人可能会发出这样的抱怨。 从年前到现在,我们时刻关注疫情,情绪不自觉地卷入。但渐渐地,在忍不住刷消息的同时,我们开始莫名感到厌烦,不想参加转发或探讨。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这时,我们可能会自责:那么多人在为抗击疫情努力,我却不愿再关怀,我是不是太冷漠了?其实,这不是冷漠,只是我们陷入了“同情疲劳”。 同情疲劳也被称为“次级创伤”,是指由于在短时间内,高强度地接触不幸的讯息,而产生压力、冷漠、生气的心理状况。它就像大脑的一项保护机制,在情绪耗竭时提醒我们:你累了,是时候休息一下、照顾自己的情绪了。 所以,假如觉察到自己无法负荷更多信息,你需要放下手机,主动隔绝疫情信息。假如无法放下手机,你可以只关注某一个可信的消息源,直到情绪恢复平稳。同时,你可以尝试以下的方法进行自我关怀,关照自己的情绪。要记得,只有先照顾好自己,才会有余力关照他人。 心理应激和情绪反应 面对疫情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