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高职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讨论高职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讨论 内容摘要:新媒体对高校通识教育改革提供了机遇与挑战,对传统通识教育模式形成冲击,通识教育课程内容得到了拓展,更趋完善全面,高职院校,要从文化素养、科学素养、道德教育和职业素养等四个方面构建起多维的课程体系,实现“求真”“向善”“尚美”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高职通识教育 课程体系 构建 通识教育是对近代高等教育有重大影响的一种教育思想与实践,目的是通过多种学科的综合学习,使学生学问、身心、人格和情感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进展。在新媒体时代,丰富的信息和便捷的信息传递方式为高校通识教育改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对传统通识教育模式形成冲击,拓展了通识教育的课程内容。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可以划分为四个模块:文化素养、科学素养、道德教育、职业素养。 一.文化素养教育课程 文化素养教育课程主要指人文科学方面的内容,其核心学科是文、史、哲 、艺等人文类学科,使学生获得宽厚扎实的人文科学常识和较高的综合素养,培育学生从历史、文化、哲学的角度思考剖析问题的能力,培育学生发现、欣赏和制造美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1.优秀文化传统。优秀文化传统是人类历史的积淀,内涵深厚,对于丰富学生文化知识、提升文化素养、培育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的创新精神和高尚的人格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识教育必须包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可开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内涵特征,把握中华文化进展的时代特征和规律,感悟中华文化的精华,积累文化知识,提升文化素养,奠定文化底蕴[1]。 2.经典文学作品品美。可开设经典诗文鉴赏课,以经典诗文作品为对象对高职学生进行文学品美教育,通过对文学经典作品的阅读和欣赏,引导大学生理解文学的内涵、艺术特征,讨论文学美的特征,把握文学美的个性和风格,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探讨文学美的表现手法等,逐渐具备鉴赏文学美、制造文学美的品质。 3.艺术审美。艺术教育也是文化素养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自古以来,就有“礼”“乐”并重的优良传统,“礼”法律规范人的行为,“乐”陶冶人的性情。艺术审美教育就是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欣赏与学习,让学生在愉悦中掌握艺术知识,形成基本的艺术素养,学会鉴赏艺术,进展个性,提升人格操守和精神境界。 4.人文社會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主要涉及历史、哲学、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等诸多领域,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