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茶叶产业化的调研报告恩施市09青干班胡志茶叶是我市的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恩施市茶叶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三张名片之一的恩施玉露在全国也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和其他一些知名的茶叶产地如浙江、五峰相比,我们还有不小的差距,恩施的茶叶产业走向何方,值得思考。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屯堡乡作为调查研究对象,旨在以小见大,进一步探索如何发展壮大全市的茶叶产业。一、基本情况屯堡乡地处恩施以东,茶叶是全乡的重要支柱产业。经过不断发展,全乡现有茶叶面积2.3万亩,其中可采摘面积1.4万亩,茶园面积仅次于芭蕉。全乡现有大小茶叶加工企业1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两家。二、在发展壮大茶叶产业方面的一些做法1、以打造茶叶走廊重点,继续扩大茶叶种植规模。根据市委政府提出的打造大峡谷沿线旅游通道的要求,将恩施大峡谷旅游通道沿线作为茶园发展的重点,09年发展茶园2000亩,计划通过一年时建成由马者、杨家山、屯堡、大树、新街、花枝山等六个村(居)组成的屯堡茶叶带,初步形成长达30公里的茶叶走廊。2、示范带动,加强茶园管理。以创建示范板块基地、培植茶叶大户为抓手,将面积较大的茶园和种植面积较多的茶叶大户作为重点,由村干部和派驻各村的茶叶技术员重点扶持,统一指导,将其建设成为茶园生产管理示范板块基地,同时辐射带动周边茶园的管理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3、优化环境,扶持龙头企业。乡政府从优化发展环境入手,加强对企业的宣传推介,为企业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同时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各种专业认证,包括QS认证和绿色食品认证等,乡政府拿出资金对通过各种认证的企业进行奖励。三、茶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为不断发展壮大茶叶产业,屯堡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整个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其中也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1、品牌意识不强。据统计,全乡茶叶生产企业18家,有品牌的仅4个,品牌分散,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宣传推介突出不了重点,经过几年的发展,几个茶叶品牌仍然是知名度不高,仅在市内有一定知名度。2、作坊式加工企业多,龙头企业少,带动能力弱。全乡茶叶产业效益低、规模经济不突出的主要原因就是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不足以带动整个茶叶产业发展。目前全乡茶叶加工企业达到18家(据调查,家庭手工作坊加工户12户),其中规模以上茶叶加工企业仅2家,绝大多数厂家仍采用原始作坊式的生产方式。2008年,全乡茶叶产量250余吨,销售收入420万元,均价仅8元/斤。3、茶叶基地面积大,标准化生产面积小,经济效益低。全乡茶叶基地面积虽然达到了2.3万亩,但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仅1200亩,而有机茶标准基地则只有一块,仅300亩。全乡茶园老化严重,经济效益低。大多数茶园建设于上世纪70—90年代,品种杂、树老化、产量低。四、对策及建议1、由注重生产加工向注重品牌建设转变,努力扩大品牌知名度。全乡有影响力的品牌有“沙龙茶”、“华智香茗”、“申杰玉露”,“花枝茶”,但都不是知名品牌。茶叶强势品牌的缺失已成为茶叶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一是要加大对优势品牌的扶持力度,使其不断良性发展,逐步提高其知名度;二是加大宣传力度。选取经济实力较强,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企业品牌,政府牵头,科学策划,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不断提高品牌覆盖面;三是大力支持企业参加各种茶叶评鉴活动,通过获得的各种奖项,提升知名度,同时支持企业设置专卖店,在开拓市场的同时,提高品牌知名度。2、由注重基地建设向注重培植龙头企业转变,努力发展壮大龙头企业。要由注重基地建设向注重培植龙头企业转变,将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放到比发展茶园面积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一是要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由企业自由选择,走强强联合之路。二是提升企业加工水平。通过增加投入、QS认证等措施,引导和促进精制茶厂的优化改造,重点改造和建设选址恰当,有一定生产规模和经营能力的加工厂,淘汰部分无资源优势或布局不合理的家庭式作坊。三是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对拥有注册商标、建有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