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精益六西格玛质量管理——精益六西格玛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六西格玛是质量管理工具和手段,六西格玛管理专家彼得 S.潘德认为,六西格玛是一种综合的管理法,通过它获取、维持和扩大公司的成功。它需要对顾客需求进行分析,改进管理,发明新的业务流程。当前我们集团正在着手实行和推行 6西格玛管理,以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2011年 9月 5日-9月 9日,我有幸参加了集团公司组织的精益六西格玛质量管理的学习培训,这次培训使我感触很深,受益匪浅,对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管理水平等都有进一步的提高。对于六西格玛在我以往的学历教育中早已认识过,因此在参加培训之前认为它不外乎是一个质量统计测量标准,是用来描述某一质量特性的正太数据离散程度和反映该质量过程控制能力的一个统计指标。但是通过培训,认识到它不仅是一个统计测量标准,更是一种质量管理方法、一种业务策略和经营哲学。 首先,总结一点本次培训对精益生产管理方式及其核心还有对六西格玛管理的初步认识: 1. 精益生产管理方式 精益生产管理方式,是一种以顾客需求为拉动,以消灭浪费和快速反应为核心,使企业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佳的运作效益和提高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其核心就是精简,通过减少和消除产品开发设计、生产、管理和服务中一切不产生价值的活动(即浪费),缩短对客户的反应周期,快速实现客户价值增值和企业内部增值,增加企业资金回报率和企业利润率,从而改善企业管理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2.认识六西格玛管理 20世纪 60年代,日本从美国引入了质量控制的思想,先后多次邀请美国著名质量管理大师戴明、朱兰等去日本传授质量管理思想,同时日本组织认真学习,开创性的实施,使产品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到了 20世纪 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产品凭借过硬的品质,从美国人手中抢占了大量的市场份额,美国的摩托罗拉公司在同日本组织的竞争中,先后失去了收音机、电视机、半导体等市场,到了 1985 年公司濒临倒闭。面对残酷的竞争和严峻的生存形势,摩托罗拉 公司痛定思痛,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摩托罗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其产品质量比日本组织同类产品的质量差很多”。公司高级领导层决定向日本组织学习,以全面提升产品品质。当时,根据休哈特的理论,质量水平达到三西格玛最为经济科学,包括日本组织在内的组织一般都把三西格玛水平作为追求的目标。为了减少质量波动,显著提高产品质量,摩托罗拉公司雄心勃勃地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