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证证治叶天士吴鞠通的原文1、叶天士《温热论》中提出“在卫汗之可也”的温病表证治疗原则,并进一步提出“逐邪者,随其性而宣泄之,就其近而引导之”的祛邪治疗两大原则。2、根据三焦辨治理论,吴鞠通提出“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的三焦治则3、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温毒、暑温、湿温、温疟,不在此例。--- 《温病条辨上焦篇》第4 条4、 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 《温病条辨上焦篇》第 6 条湿热证的分类、治法(《温病条辨》)湿热病治疗原则湿热弥漫阻滞气机上焦湿热湿热阻滞,肺失宣降卫外失司,水道不畅辛温宣透芳香化湿辛宣芳化法中焦湿热湿热郁蒸,阻滞气机脾胃运化功能障碍辛温开郁苦温燥湿辛开苦降法下焦湿热湿热阻滞大肠,饮食传导失司湿热阻滞膀胱,水液代谢失常淡渗利湿苦寒清利淡渗利湿法湿热病的概念、临床特点(应该不太会考)定义:湿温是湿热病邪所引起以脾胃为病变中心的急性外感热病,多见于夏秋雨湿较盛的季节。发病初起以恶寒少汗,身热不扬,身重肢倦,胸闷,腕痞,苔腻脉缓为主要临床表现。临床特点:1.季节性强:夏秋雨湿较重,气候炎热,雨量大,热蒸湿动,弥漫空间,人之所触,最易感受,且发病率咼。2.发病较缓,病程较长:湿热胶结,难解难分,阻滞气机,郁遏阳气,致病迁延日久,缠绵不愈。整个病程以湿热留恋气分阶段时间较长。3. 以脾胃为病变中心,弥漫全身:内外湿合(湿热病邪+饮食内伤),往往阻碍了脾胃精选文库2正常的运化功能,临床多见脘痞胸闷、呕恶不食,便溏或秘。湿邪弥漫,湿热合邪,上下表里同时受邪,在上一- 首如裹。在下 --- 小便不利,大便溏或秘。在表 --- 周身重痛,白pei 出现。在里 --- 脾胃运化失调的症状。4. 病程中多见矛盾性症状:湿温病初起以湿为主,湿遏则热伏,热蒸则湿动,因 此临床常见矛盾性症状。身热不扬:发热初按皮肤不灼手。发热:脉反濡缓 , 面色 不红反淡黄。口干 :不欲饮。神志不烦躁:反呆痴淡漠。大便秘 :下之大便反而不燥结。养阴法的分类、治法(《温病条辨》)1. 甘寒生津法此法主要适用于温病初、中期,邪在上、中焦阶段,肺胃津液耗伤之证。常用药物如沙参、麦门冬、生地黄、梨汁等甘寒之品,代表方如沙参麦冬汤、五汁饮、益胃汤等。此类方药,清养肺胃之阴,但又不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