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结题报告一、项目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当前,网络在促进大学生成长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如何解决大学生在使用网络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引导他们合理地使用网络信息,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旨在在“大数据”时代,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网络信息、从遵守道德、法律和增强社会责任感的层面上实施网络行为,养成良好的网络习惯。这不仅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也是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为此,全面、深入研究大学生网络素养问题,开展卓有成效的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开展大学生网络素养研究,不仅能为我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视角和工作着力点,而且将极大地提升我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迎接“大数据”时代挑战的能力。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网络素养是指大学生在了解网络知识的基础上,理性地运用网络信息为其生存和发展服务的综合修养。其核心内容包括网络信息甄别素养、网络行为自我管理素养和网络道德、法律素养等。目前,关于大学生网络素养问题,已引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据中国知网显示,以“大学生网络素养”为“主题”进行检索,近三年共有111篇相关文章。这些研究成果,为了解大学生网络素养和对大学生进行网络素养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纵观已有的研究成果,还存在以下不足:(一)关于相关研究的数量。相关研究成果的数量与“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要求相差甚远。“大数据”时代,对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选择、使用和创建网络信息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只有积极开展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研究,才能使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日臻成熟,满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需求。从目前研究成果的数量上来看,显然数量不足。(二)关于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研究。1.定量分析研究少,定性分析研究多,且研究内容重复性较大。2.对于大学生“网络信息甄别素养”的研究缺少深度,关于大学生如何甄别网络上有关社会突发事件报道的信息就缺少了客观依据。而这一点,恰恰最能反映大学生网络信息的甄别素养。3.对于大学生“网络行为自我管理素养”的研究缺乏新意。一般性的描述比较多,较有深度的研究比较少。比如对大学生利用微博、博客等网络载体,对“舆论领袖人物”的言论进行复制、传播等行为缺少典型研究。(三)关于建构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体系的研究。1.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内容体系尚不健全。2.如何进行网上网下协同教育缺少示范性成果。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以及学生工作体系内的成员如何整体联动亦缺少成熟的研究成果。三、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通过实证研究,了解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针对大学生网络素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体系。(一)以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进行研究除一般性地了解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外,还要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的调查研究:1.大学生网络信息甄别素养调查。了解大学生对网络上有关社会突发事件报道信息的甄别、对网络“意见领袖”言论的甄别、对网络其它信息甄别的能力等。2.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法律意识调查。对大学生在网络信息使用、创建过程中的道德、法律意识进行全面了解。3.大学生网络行为自我管理素养调查。对大学生运用网络学习、提升思想素养等方面的网络行为状况进行调查。4.大学生网络社会责感意识调查。对大学生网络参与等方面的状况进行调查。(二)构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体系1.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主要内容(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大学生网络信息甄别能力的高低,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高低有极大的关系大学生正确认识现实社会,有助于对网络信息的甄别。信网上“谣言”,其实质是对现实生活的误“读”或误“判”。为此,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统领。(2)以网络道德、法律教育为重点,开展社会责任感教育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影响的是他人和社会,因此,必须从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角度,开展相关教育,帮助学生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