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教学设计 山东省桓台第一中学 宗素萍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在本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和化学平衡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本节的教学,系统性较好,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便于学生接受。 前面刚学习的浓度、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等内容,不仅在知识上为本节的教学奠定了基础,而且其探讨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也可迁移用来指导学生进行本书的学习。当浓度、温度等外界条件改变时,化学反应速率要发生改变,相应的化学平衡就有可能发生移动。同时应明确,研究化学平衡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保持平衡状态不变,而是为了利用外界条件的改变,使化学平衡向有利的方向移动,如向提高反应物转化率的方向移动,由此说明学习本节的实际意义。 教材重视由实验引入教学,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得出 增 大 反应物的浓度或 减 小 生成 物的浓度都 可以 使化学平衡向正 反应方向移动的结 论 。反之 ,则 化学平衡向逆 反应方向移动。并在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后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归 纳 出平衡移动原 理 。 压 强 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教材中没 有相应的试 验,可通过压 强 和浓度的关 系引导学生得出 压 强 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教材在充 分肯 定平衡移动原 理 的同时,也指出 该 原 理 的局 限 性,以 教育 学生在应用原 理 时,应注 意原 理 的适 用范 围 ,对学生进行科 学态度的熏 陶 和科 学方法的训 练 。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 能: 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勒夏特列原理加以解释; 理解勒夏特列原理,并能据此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 重视化学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密切联系实际,理解理论的指导作用;正确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掌握浓度、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问题讨论”、“交流思考”、“实验探究”等栏目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使学习变为知识的获取,文化的欣赏。 2、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重点:浓度、温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本节难点: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3、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与练习讨论相结合 4、教学媒介:多媒体,实验用品及仪器 5、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