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08·实验心理学 - 1 - 实验心理学 (课程代码 02108) 第一章 绪论 填空选择 防止实验者效应的方法(P15-P16) 双盲实验、不让主试与被试接触、让整个实验都在计算机上实现。 名词解释 变量(P1) 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以变化的事物的属性。 数量上的变化如颜色的浓淡,质量上的变化如人的性别。 自变量(P2) 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当自变量的水平(数量)有了变化,它导致了行为(因变量)的变化,行为是处在自变量的控制之下,这个自变量是有效的。 自变量的种类(P3-P4) 自变量的种类主要有刺激特点自变量、环境特点自变量、被试特点自变量、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 因变量(P4) 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因变量的可靠性(信度)(P5) 因变量的一致性,是指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的结果。 此时因变量是可靠的。反之,被试有时得分很高,有时得分很低,那么这种因变量就是不可靠的,它缺乏一致性。 因变量的有效性(效度)(P5) 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的各种因素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 自变量混淆(P5) 如果因变量的变化不是由自变量造成的,而是由其他的因素,即没控制好的额外因素造成的,这种因变量就是无效的,或者产生了自变量混淆。 额外变量(P6) 自变量以外,能影响因变量变化的因素。 自变量的混淆的原因(P7) 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即额外变量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 对额外变量的处理方法(P7)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辅导班学习笔记 - 2 - 消除、保持恒定。 自变量的交互作用(P11) 如果一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的实验里,一个自变量的效果,在另外一个自变量的每一水平上不一样。 主试(P14) 主试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要向被试者交代任务,让被试者熟悉实验的要求。他要向被试发出刺激,并通过实验收集实验的资料,即被试的反应。 被试(P14) 被试就是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来的刺激,并做出反应。 实验者效应(P15) 主试者的态度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 双盲实验(P15) 主试和被试都不知道实验结果的正确与否,以避免主试对实验结果的期望,影响被试的反应。 简答 自变量有哪些种,请举例说明(P3-P4) 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