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案例分析VIP免费

关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案例分析_第1页
1/5
关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案例分析_第2页
2/5
关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案例分析_第3页
3/5
关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案例分析摘要:本文旨在研究GDP,流通中货币以及物价指数对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影响,通过定性分析,建立了三元线性回归模型,然后对模型进行了多重共线性、异方差、自相关的检验和修正;最后在检验的基础上对模型进行了更改,使之更具有实际意义。一、问题提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稳定繁荣,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全社会的商品零售总额也随之提高。我国经济连续数年都以每年8%——9%的速度飞速增长,老百姓的消费水平,无论是从商品的数量还是商品的质量上,都较之以前有了质的飞跃;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总产出也年年递增,表现在GDP的增长上,呈现出可喜的局面;同时流通中货币和物价指数也逐年提高,本文收集了1990至2001年数据,加以实证分析,使我们对这几个因素有个客观、直接的认识。二、相关数据收集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2》;说明:表中物价指数是指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以1978年价格=100计算得出。表1年度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亿元GDP/亿元流通中货币/亿元物价指数19908300.118547.92644.4207.719919415.621617.83177.8213.7199210993.726638.14336225.2199312462.134634.45864.7254.9199416264.746759.47288.6310.219952062058478.17885.3356.1199624774.167884.68802377.8199727298.974462.610177.6380.8199829152.578345.211204.2370.9199931134.782067.513455.5359.8200034152.689442.214652.7354.4200137595.295933.315688.8351.6三、计量经济模型的建立为了研究GDP,流通中货币和物价指数对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影响,建立了如下模型:其中:—社会商品零售总额—GDP—流通中货币—物价指数—常数项—GDP对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贡献,即GDP每增加一单位,零售总额将增加单位—流通中货币的边际贡献,即流通中货币每增加一单位零售总额将增加单位—物价指数的边际消费贡献,即物价指数每增加一单位零售总额将增加单位—随机扰动项四、模型的求解和检验4.1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利用Eeiws软件,用OLS方法对上面建立的模型进行回归,得表2并有:(8.392459)(13.24985)(-3.786886)(-8.058472)F=3422.851表2OLS回归DependentVariable:YMethod:LeastSquaresDate:06/13/04Time:10:36Sample:19902001Includedobservations:12VariableCoefficientStd.Errort-StatisticProb.C9826.1111170.8268.3924590.0000X10.6145240.04638013.249850.0000X2-0.8018880.211754-3.7868860.0053X3-52.718876.542043-8.0584720.0000R-squared0.999222Meandependentvar21847.02AdjustedR-squared0.998930S.D.dependentvar10242.30S.E.ofregression335.0968Akaikeinfocriterion14.72792Sumsquaredresid898318.9Schwarzcriterion14.88955Loglikelihood-84.36750F-statistic3422.851Durbin-Watsonstat2.605859Prob(F-statistic)0.0000004.2统计推断的检验从估计的效果来看,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可决系数,修正可决系数。F统计量为3422.851,表明解释变量整体对Y的影响显著。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对于,t统计量为13.24985。在给定的显著性水平0.05下查t分布表,在自由度为n-2=10下得临界值。说明GDP对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有显著性影响。从经济意义上理解:GDP(支出法)=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社会商品零售表现为最终消费的一部分。GDP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存在正相关关系。的估计值为0.614524符合客观经济意义,表明GDP每增加一单位社会商品零售总额随之增加0.614524。有表2可知的t统计量符号为负,不符合经济意义。可能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GDP和流通中货币存在相关关系,二是二者之间的影响并不全是即期的,总存在一定时滞。的符号为负,说明物价指数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之间是负相关关系。因为物价上涨商品单价上升;但是价格与需求量成反比,销售量会下降,零售总额下降。其值为-52.71887表明物价指数每上升1单位,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下降52.71887单位。4.3计量经济的检验4.3.1多重共线性(1)用eviews软件,得相关系数矩阵表如下:表3X1X2X3X11.0000000.9791510.906445X20.9791511.0000000.815057X30.9064450.8150571.000000由...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关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案例分析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