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孔坚,汤河公园红飘带设计师,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院院长,首席设计师,畅谈其著名作品背后的哲学。 ASLA: 用于北京奥运会的新建筑是否是可持续性的? 俞孔坚:坦率地说,我认为这些建筑并非是可持续的,因为建筑成本相当高,使用了大量钢材,能耗惊人。当然,我也很自豪中国可以承办如此盛大的体育赛事。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喜欢这类大型活动和大型建筑,这类活动当然是不可持续性的。 现在,北京用水资源短缺,地下水每年下降一米,空气质量糟糕,交通拥堵严重。这些大型建筑使用了大量钢材,是建筑同类比赛场馆所需钢材的十倍甚至二十倍。这些展示性景观耗水量巨大,在可持续性方面,我认为毫无可持续性可言。这是巨大的浪费!此外,就城市和景观而言,大型体育场馆功能亦过于单一。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为中国有实力承办奥运感到骄傲,但我同时也感到,我们有必要认识到这种大型的展示性活动不应过于频繁。 ASLA:请解释一下 Turenscape,“土人景观” 的由来。 俞孔坚:土人由“土” 和“人” 两个汉字组成。土的意思是“泥土、大地、田野”,人代表了“个人、民族及人类”,这两个字结合起来的意思就是“乡土人” ,也可以理解为土地和人,体现了我所理解的关于景观设计是一门处理人与土地关系的学科。土人设计院的宗旨就是要在土地与人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关系。“土人景观” 也包含着乡土人所创造的人与土地和谐的景观。 ASLA:在《时代》杂志的访谈中,您提到中国需要一场思想的变革,您说“我们误解了发达的含义,我们需要建立新乡土,用新的语言来表现土地与人之间的关系。” 您所指的新乡土的表现形式是怎样的? 俞孔坚:这种新乡土体现在它必须应对当代中国的环境问题,解决中国当代的大问题,必须应用本土的材料,包括植物材料,必须服务于普通民众。过去传统的士大夫园林和化妆式的城市建筑,并不适合现代中国,我们应当找到新的解决方式,我称之为新乡土。 它应该关注生存问题,而非娱乐或观赏性为导向。它应该用于生存的目的,因为我们人类现在正面临生存的威胁,尤其在中国,我们面临的危机更大:水资源严重短缺,70%的地表水受到污染,地下水位不断下降。中国的危机在于:我们只拥有全球 7%的自然资源——水和能源,却要养活占世界总量 20%的人口。这就属于生存问题。 新乡土完全区别于旧乡土。旧乡土以农业为根基,源于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属于下层文化,中国五千年的农耕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