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与计划免疫一、概述本节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第二节的内容,是新课标确立的“健康地生活”这一主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生物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位于传染病及其预防一节之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之一是接种疫苗,那么,疫苗为什么可以预防一些传染病呢?这就涉及到免疫的相关知识。本节内容的概念多,名词多,又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如抗原、抗体、特异性免疫等,因此,怎样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是本节面临的最大难题。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1)、理解掌握人体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的名称及功能。(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2)、通过对比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从理性到感性认识的创新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免疫知识的学习,确立"对传染病积极预防"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2)、通过学习免疫对人体的利和弊,学会一分为二地辩证地看待问题。(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2、教学难点:(1)、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2)、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间的关系。四、学情分析学生七年级下学习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已经结合人体生理的内容学习有关卫生保健知识,但不系统和全面;学习免疫的知识必须以七年级下册人体结构、生理及上节课传染病等知识为基础,学习本节内容,还可以为学生日后珍惜健康,关爱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打下基础。八年级学生仍然是感性思维强于理性思维,学生不易理解本节内容,多次使用形象生动的卡通动画,尽量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另外,八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合作探究的能力,在本节课教学中,主要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为基础,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课上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分析归纳、班级交流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五、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以“泡泡男孩儿”的事例入手,从例子中让学生感觉到我们的免疫系统对于人体抵抗外界病菌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其如何保护人体产生浓厚的兴趣。•充分利用课本上资料,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析解释资料中的现象,并概括相关知识内容。通过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