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学习情景 1 课程导论1.飞行控制系统进展概述自动飞行控制系统已有 100 多年的研制历史, 早在有人驾驶飞机出现之前, 自动飞行装置即已出现。1.1 方向稳定器1873 年, 法国雷纳德( C.C.Renard) 无人多翼滑翔机的方向稳定器。1.2 电动陀螺稳定装置-姿态稳定19 , 美国的爱莫尔·斯派雷( EimerSperry) 研制成功第一台能够保持飞机稳定平飞的电动陀螺稳定装置, 该装置利用陀螺的稳定性和进动性, 建立一个测量基准, 用来测量飞机的姿态, 它和飞机的控制装置连在一起, 一旦飞机偏离指定的状态, 这个机构就经过飞机的控制装置操纵飞机的舵面偏转使飞机恢复到原来的状态。1.3 自动驾驶仪20 世纪 30 年代出现了能够控制和保持飞机高度、 速度和航迹的自动驾驶仪。 第二次世界大战促使自动驾驶仪等设备得到进一步进展, 由过去气动-液压到全电动, 由三个陀螺分别控制三个通道改用一个或两个陀螺来操纵飞机, 并可作机动、 爬高及自动保持高度等。 二次大战期间, 美国和原苏联相继研制出功能较完善的电气式自动驾驶仪 C-1 和其仿制品 A∏-5; 德国在二战后期研制成功飞航式导弹 V-1 和弹道式导弹 V-2, 更进一步促进了飞行自动控制装置的研制和进展。 20 世纪 50 年代后, 和导航系统、 仪表着陆系统相联, 自动驾驶装置实现了长距离自动飞行和自动着陆。1.4 自动飞行控制系统1947 年成功突破音障后, 飞机的飞行包线( 飞行速度和高度的变化范围) 扩大, 越来越复杂的飞行任务对飞机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仅靠气动布局和发动机设计所获得的飞机性能已经很难满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足复杂飞行任务的要求。因此, 借助于自动控制技术来改进飞机稳定性的飞行自动控制装置( 如增稳系统) 相继问世, 在此基础上, 自动驾驶仪的功能得到进一步的扩展, 进展成为自动飞行控制系统( AFCS) 。 20 世 纪 60 年 代 , 产 生 了 随 控 布 局 飞 行 器 ( congtrolconfiguredvehicle--CCV) 的设计思想。 20 世纪 60 年代前的以模拟电路或模拟计算机为主要计算装置的飞行控制系统, 逐渐进展成为现在已普遍应用的数字式飞行控制系统, 这也为新技术应用和更复杂更完善系统的综合提供了实现的可能性。例如: 主动控制技术( activecontroltechnology—ACT) ; 余度技术 容错控制技术 20 世纪 80 年代得到迅速进展的火/推/飞综合控制系统等。 20 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