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庆市200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5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2005年1月12日在重庆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重庆市财政局局长马千真一、2004年预算执行情况二、2004年财政工作情况三、2005年预算草案四、统筹协调,全面发展,为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各位代表: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向大会报告重庆市200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5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一、2004年预算执行情况(一)全市财政收支执行情况市二届人大二次会议批准全市2004年财政预算收入2288200万元,据12月31日快报,完成3023920万元,为预算的132.2%,同口径增长40.5%.其中区县(自治县、市)财政预算收入1099200万元,完成1437765万元,为预算的130.8%,同口径增长44.5%.市二届人大二次会议批准全市2004年财政预算支出3294942万元,加上年结转资金和中央补助专款2614718万元后,预算支出变动为5909660万元。全市财政支出完成4872705万元,为变动预算的82.5%,同口径增长24.5%.其中区县(自治县、市)级财政支出完成3193800万元,增长24.6%.(二)市级财政收支执行情况市二届人大二次会议批准市级预算收入1189000万元,完成1586155万元,为预算的133.4%,同口径增长36.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99970万元,同口径增长27.2%;基金预算收入完成686185万元,同口径增长59.6%.一般预算收入中,各项税收完成604018万元,同口径增长22.6%;非税收入295952万元,同口径增长38%.市级收入完成数加中央补助减去补助区县(自治县、市)数,支出1678905万元,同口径增长24.3%.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232473万元,同口径增长16.2%;基金预算支出446432万元,同口径增长42.2%.(三)市级超收使用情况市级收入超收397155万元。其中:工商税超收42318万元,主要是三峡电站相关税收和重点项目建安营业税超收,按规定作为相关方面的投入。非税收入超收64652万元,主要是城市建设配套费、耕地开垦费超收以及航道养护费、运输管理费等收费纳入预算管理。基金收入超收290185万元,主要是南岸南部中央商务区、渝北龙头寺等土地出让金一次性入库。这两类收入的超收,按规定安排相应支出。(四)中央补助建市资金的使用情况用于农业、粮食及补助区县(自治县、市)37370万元,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发展8000万元,社会保障50000万元,经济结构调整13630万元,政权建设及社会公益性项目32000万元,城市建设项目10000万元,还贷准备金5000万元。以上共计156000万元已分别列入相应的支出科目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财政收支在编制决算前有一个整理期,数据会有一定变化,具体情况将在决算编报完毕后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二、2004年财政工作情况2004年,全市财政工作在市委的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下,认真贯彻落实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务实的理财观和正确的效绩观,充分发挥财政分配职能,合理配置社会资源,以改革促发展,以管理求效益,促进了全市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财经良性互动,全面完成收入任务。探索建立财政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加强经济发展与财源建设的分析预测,准确把握财经互动规律。发挥财税政策在全市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中的杠杆和引导作用,继续落实西部大开发财税优惠政策、支持“三农”政策、企业新产品退税政策,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促进了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利润总额、外贸出口总值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为完善和稳定财政收入的内生增长机制、做大收入“蛋糕”奠定了良好基础。各级财税部门努力挖掘增收潜力,严格依法征管,大力组织收入,全市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契税分别比上年同口径增长19.1%、25.5%、27%、98.1%.继续深化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在市级44个部门行政事业性收费等纳入非税系统管理的基础上,区县(自治县、市)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试点面达到22个。完善后的市对区县(自治县、市)财政管理体制运行正常,调动了区县增收积极性,全市财政收入迈上新台阶。创新扶持方式,有效落实“三农”政策。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