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讲解词目录:一、总体介绍………………………………1二、赵家门楼………………………………21三、栓马桩…………………………………4四、西京雄镇………………………………6五、梨园……………………………………7六、阎宅……………………………………11七、崔家宅院………………………………13八、孙家宅院………………………………15九、耿宅……………………………………17十、雷宅……………………………………19(1)生活器具综合展示…………….……20(2)锁具和部分生活器具展…………….20(3)木刻年画及文房四宝……………….21(4)烟具展示…………………………….22十一、樊宅.……………………………….23(1)铁钟专题展示…………………….23(2)佛像专题展示…………………….24(3)汉画像石………………………….26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讲解词汇编(草案稿)首先欢迎大家到我们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参观,我是这里的讲解员xx,大家可以叫我xx。接下来我将博物院的概况做一简单介绍。一、总体介绍2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是由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王勇超先生历经二十余年所创办的,是被国家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认同,重点以反映关中民俗艺术为核心主题的文化产业基地,肩负着民俗文化和历史遗产的抢救、保护、宣传展示的历史重任。我们博物院南依隋唐佛教圣地五台山脚下,占地500亩,计划投资5.7亿人民币。整个博物院以明清建筑风格为主调,以关中风情为大背景,规划设计了古镇游览区、民俗文化展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演示区和民俗文化研究中心等主要核心版块。同时为了满足广大观众的参观和需求,更好的展示数以万计的馆藏文物和相关陈列品,我们博物院还设计了适应于现代化博物馆管理的展廊、展馆、展厅、研究中心和文物库房等功能设施;并且为了加深对关中民俗文化艺术的印象还设计了供游人参与和观赏的人工湖泊、园林景观、祭坛广场、古戏楼、工艺作坊、仿古店铺等参与项目。以上所讲各项均被省市列为“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同时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在我们的馆藏文物当中,有大量反映关中地区人民自周秦汉唐以来涉及生产生活等主要内容的木雕、石雕、砖雕等习俗风情的各类遗物和名人字画共33600余件(套)。有征集、保护并迁建40院近千间的古明清民居民宅;有大量反映地方戏曲、工艺作坊、礼仪俗规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四大系列、九个类别。从不同侧面集中反映关中地区不同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审美、劳动、生活等方面的民俗、民风、民情、历史风貌。尤其以享有“地上兵马俑”美誉的八千多件栓马庄更为引人瞩目,再加上相当数量的上马石、饮马槽等石质雕刻艺术珍品,不仅为我们考据历史,研究关中文化提供了一种途径,更重要的是为关注关中地区、渭北平原马的文化在朝代更替中的历史地位和兴衰演变找到了突破口,并且提供了珍贵而难得的实物资料宝库。二、赵家门楼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博物院的入口处,眼前的这个门楼,建于清代,是从陕西白水县迁建过来的,主人名叫赵树勋,生于光绪十五年,民国初年曾任靖国军混成旅的旅长。整个门楼东西长15米,南北宽5米,高13米。门楼看起来高大雄伟,中间高两边低错落有致,大家来看门楼的这三幅匾和三处门一起与建筑主体的外形结构构成了中国汉字的品字型结构。我们先来看门楼正中这块“地通乾元”石匾,寓意此地通天,形容这里是一个美好的地方。两边还各有一个石匾。右边的“光裕”意为光前裕后,增光前人造福后人。与之相对应的在左边有一“福履”石匾,表示脚踩福地,寓意吉祥。同时在这两个石匾的正下方还各有一幅砖雕,右边的正中是一副求仕赶考图,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求仕赶考之人携带他的仆人进京赶考,一副急匆匆的样子;左边与之相对应的是一副衣锦还乡图,这个时候求仕赶考之人已经是头戴官帽,腰系玉带,脚穿官靴,面带微笑,一副春风得意的神情,这正是宅主人的如意期盼。这两幅图共同表现出古人的一种官本位的思想。再来看,在两幅图的两侧还各有暗八仙作为陪衬。所谓暗八仙就是八仙手中所持的法器,有葫芦、莲花、宝剑、玉笛等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