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的临床运用本文总结分析了近 10 年来《伤寒论》中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的临床应用,发现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适用于急、慢性荨麻疹、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奶癣、周围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且疗效显著,临床上只要辨证施治,均可以达到异病同治的目的。标签: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临床应用;辨证施治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是《伤寒论》中的经典名方,原文为“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该方有解表、散寒、利湿之功,用于治疗风寒表邪未散、湿热蕴郁而致的黄疸。然而临床上多数医家根据辨证施治、异病同治的传统理论,将该方的临床运用发扬光大,现说明如下:1 皮肤系统疾病1.1 奶癣李会霞[1]认为奶癣多为孕母嗜食肥甘油腻之品,湿热传入胎儿,泛溢肌肤而发为皮疹,故采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麻黄 3g,连翘 10g,赤小豆 15g,防风 6g,蝉衣 6g,苍术 6g,白鲜皮 10g,治疗奶癣患儿 32 例,治愈 21 例,好转 8 例,无效 3 例,总有效率达90.6%。全方取麻黄达表宣散肺气,桑白皮宣肺利水,连翘清热散结,赤小豆除湿解毒,使邪有出路,为治疗奶癣的有效之方。1.2 急、慢性荨麻疹中医学认为,荨麻疹的发生责之于先天禀赋不足,风、湿、热、毒之邪客于肌肤所致,风和湿是发病的主要病理因素。《内经》云:“少阴有余,病皮痹瘾疹”,《金匮要略》中有“邪气中经,则自痒而瘾疹”。张喜莲[2]认为,荨麻疹的病机与经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组方寓意有共同之处,因此根据异病同治的传统理论,临床灵活加减,拟定新制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来治疗此类疾病。全方选用麻黄、连翘、桂枝、赤芍、赤小豆、紫草、苦参、大青叶、蒲公英、天葵子、地丁、茯苓、党参、焦三仙,临床效果显著。1.3 日光性皮炎康凤龙[3]对于日光性皮炎患者证属表邪外束,湿热瘀滞者,选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药用麻黄 5g,连翘 15g,杏仁 5g,赤小豆 45g,桑白皮 20g,生姜 5g,生甘草 5g,大枣 3 枚,苦参 30g,取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开鬼门、洁净府”之意,使湿热之邪或从皮肤外泄,或从小便而解,从而获得良效。1.4 黄褐斑卫永琪[4]认为黄褐斑的发生与肺、肝、脾、肾关系最为密切,病机关键为湿浊瘀毒阻滞络脉,故治疗应以宣散化湿、化瘀通络为主。因此选用麻黄 3g,连翘 15g,赤小豆 30g,桑白皮 15g,泡参 100g,川芎 9g,茯苓 30g,地鳖虫 10g,蜈蚣 2 条水蛭 10g(虫类药均炒黄,打粉吞服),治疗黄褐斑患者 23 例,痊愈 7 例,显效 9 例,有效 6 例,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