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中公教育: http://hlj.offcn.com/?wt.mc_id=bk11431黑龙江中公教育官方微博:http://e.weibo.com/hljoffcn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考点:第四章第五节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本节主要考察点包括:问题解决含义过程及策略、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创造性的含义、影响创造性的因素及创造性的培养【问题解决】(一 ) 问题与问题解决的含义所谓问题,就是个体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因此而感到疑难的情境。现实中的问题多种多样,研究者倾向于将问题分为两类:有结构的问题和无结构的问题。有结构的问题是指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 ; 无结构的问题的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也不容易找出解答线索。任何问题都有三个基本成分:一是初始状态,二是目标状态,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问题解决是指为了从问题的初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而采取一系列具有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的过程。 它也有两种类型:常规性问题解决和创造性问题解决。前者解决的是有固定答案的问题,只需使用现成的方法来解决; 后者解决的是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是通过发展新方法形成新思路和步骤实现的。问题解决具有以下特征:1. 目的性。问题解决总是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状态,因而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没有明确目的指向的心理活动,如漫无目的的幻想等,不能称为问题解决。2. 认知性。问题解决活动是通过内在的心理加工实现的,整个活动的过程依赖于一系列认知操作的进行。自动化的操作如走路等基本上没有重要的认知成分参与,因而不属于问题解决的范畴。3. 序列性。问题解决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如分析、联想、比较、推论等,仅有一个心理操作不能称为问题解决。而且这些心理操作是有一定序列的,序列出错, 问题也无法解决。(二 ) 问题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的过程一般可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1. 发现问题。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发现问题是其首要环节。能否发现问题,与个体的活动积极性、已有知识经验等有关。2. 理解问题。理解问题就是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3. 提出假设。提出假设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 能否有效提出假设,受到个体思维的灵活性与已有知识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