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中学时代(十五)十五. 我们看到了毛主席1966年 10 月 12 日,星期三,晴。早餐后,我们汉阳一中的100 多名“赴京代表” 在班主任胡老师和其他老师的带领下,以单列纵队经过正街、 蝙蝠街、河街,来到了蔡甸船码头。 蔡甸船码头位于河街东头背后二三百米的汉江南岸,我们到达这里时已经聚集了很多人,还有汉阳县委宣传部组织的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正在敲锣打鼓地为革命师生赴京代表送行。汉阳一中和其他学校的200 多名“汉阳县赴北京革命师生代表”,作为汉阳县第一批“赴京代表”,在汉阳县委宣传部长李彦杰的指挥下, 在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的锣鼓声中和前来送行的群众的热烈掌声中, 有秩序地上了轮渡。 我们在汉江北岸的东西湖区下了轮渡以后, 步行了一段路程, 来到了汉西车站——据胡老师说,汉阳县委派了专人为我们联系了到北京的火车。 由于天气晴朗气温较高, 汗流浃背的我就用自带的毛巾擦了擦汗水, 然后与大家一道坐在了车站的空地上等候去北京的火车。好在,我们这些“赴京代表”不需要自带行李,每个人只是带了一个小书包,小书包里面装着钢笔、 本子、毛巾、缸子等日常用品和两件供换洗的内衣内裤以及零用钱。因为,我们在出发之前就得到了通知,赴京代表的伙食费、交通费等费用都由国家负担,个人只带零用钱。【注:后来,全国性的“大串联”开始了,红卫兵小将的伙食费、交通费等费用都由国家负担。 1967 年 2 月 3 日和 3 月 19 日,中共中央又连续发出停止全国大串联的通知,“串联”活动才逐渐减少,范围越来越小,直到1968 年春季仍然有少数学生在全国各地游荡不归。】下午 4:00 左右,我们有秩序地上了火车。 尽管车厢里显得拥挤只能席地而坐,但是心里高兴。因为,我们就要去北京了,我们向往着首都北京,我们想念伟大领袖毛主席, 我们希望亲眼看到伟大领袖毛主席,哪怕是远远地看上一眼,也是今生最大的幸福啊!火车的速度比较慢,我们不能睡觉, 只好以唱歌、闲聊的方式来度过时间,当然还请胡老师和其他老师介绍北京文化大革命的形势和北京的地理、风情以及名胜古迹。 听了老师的介绍, 我才知道: 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北京三次接见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和革命师生。北京的文化大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各个大学和中学的革命师生都积极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参加了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北京大学是文化革命的中心, 聂元梓贴出了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