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刚性旋翼复合式直升机技术特点分析刘成模板

刚性旋翼复合式直升机技术特点分析刘成模板_第1页
1/13
刚性旋翼复合式直升机技术特点分析刘成模板_第2页
2/13
刚性旋翼复合式直升机技术特点分析刘成模板_第3页
3/13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第二十六届( ) 全国直升机年会论文刚性旋翼复合式直升机技术特点分析刘成, 朱清华, 李建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直升机旋翼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16) 摘要: 常规直升机由于升力和前飞动力均来自于旋翼, 前飞速度一直受到局部激波、 气流分离及桨盘前倾等因素的限制。为了提升直升机的高速性能, 国外针对复合式直升机进行了大量的讨论, 采纳刚性旋翼技术的复合式直升机是这类讨论的一个典型代表。本文介绍了刚性旋翼技术的进展历程, 分析了刚性旋翼的原理和操纵方式, 总结了刚性旋翼复合式直升机的技术特点。并针对中国高速复合式直升机的进展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关键词: 刚性旋翼; 前行桨叶概念; ABC 旋翼; 复合式直升机1引言直升机自诞生以来, 历经八十多年的进展, 以其突出的悬停、 低空低速性能和良好的机动性能, 在军民使用上都发挥了巨大作用。可是常规直升机由于局部激波、 气流分离及桨盘前倾三方面因素的限制, 前飞速度始终无法与固定翼飞机相比。而高速性能对于直升机执行战场支持、 搜救、 运输等任务却非常重要。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起, 德、 法、 英、 苏( 俄) 、 美等国家, 一直在高速直升讨论方面不断探究, 已有的技术思路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在常规直升机构型基础上, 经过设置推动装置和机翼, 前飞时为旋翼卸载, 改变常规直升机升力和前飞动力均依赖旋翼的飞行原理, 构造出复合式直升机。另一类是所谓的转换式直升机, 即在悬停和垂直飞行状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态以直升机模式飞行, 前飞时以飞机模式飞行, 实现高速度。复合式直升机前飞推力主要由推动装置产生, 推力更大, 且旋翼不再需要大幅度前倾; 高速前飞时机翼产生大部分升力, 旋翼产生小部分升力, 旋翼能够降低总距和转速, 甚至进一步过渡到自转状态, 有效削弱前行桨叶压缩性效应和后行桨叶失速限制, 从而实现高速飞行。而针对不同旋翼技术与不同推动方式的组合, 复合式直升机的形式也不尽相同。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构型就是采纳刚性旋翼的复合式直升机。近几年随着美国西科斯基公司 X2 验证机讨论的不断开展, 这一构型的复合式直升机再次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以 XH-51、 AH-56”夏延”、 XH-59A、 X2 几种机型为例, 对刚性旋翼技术、 前行桨叶概念以及采纳刚性旋翼的复合直升机的技术特点进行分析。最终从需求角度出发, 论述复合式直升机在未来高速旋翼飞行器进展领域所处的地位,...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刚性旋翼复合式直升机技术特点分析刘成模板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