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知行合一的诞生王阳明:知行合一的诞生作者: 郦波席书拜师阳明心学的处世姿态是拿起而非放下,终极追求是求担当而不是求个人的解脱,王阳明龙场悟道创立心学之后,他行动的风格也变得犀利,整个运势都变了,气场特别大,他那种内在的精神气质,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改变。但是,王阳明在龙场悟道、建立龙冈书院时候的心学还只是悟到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还只是悟到了“心即理,心外无物” 。接下去,心学将迎来它最让人瞩目的一面,就是世人特别欣赏与推崇的“知行合一”的学说。虽然说王阳明自己在五十岁知天命之后,重点只提 “致良知”之论, 但我们知道很多杰出人士把王阳明当做五百年来第一精神导师的关键,就是知行合一学说。那么,这种知行合一的精神是如何产生的呢?和一个人的关系很大。这个人的名字叫席书。席书的官阶,包括他的资历都比王阳明高多了。席书当时是贵州的提学副使。好多人要是不了解明代官制的话,大概以为这个提学副使是管教育的一个副使,相当于今天教育厅的副厅长。其实席书是教育厅正厅长,整个贵州的教育都是他主抓。他那个副使不是说还有个正使,而是因为提学官是由按察司的副使兼任,席书就相当于贵州省的副检察长兼教育厅厅长。这个官阶非常高,正四品官员。龙场偏僻得很,席书怎么会知道王阳明呢?大家一想,肯定是那个龙冈书院声名大振的原因。其实席书知道这件事,首先是因为毛应奎。我们知道毛应奎为调停王阳明和思州知州的事,亲自跑到龙冈书院,看了一下王阳明。见过之后,发现王阳明不简单。 再看他的处事风格, 处理知州这件事情有大智慧,而且还在贵州这么偏僻的地方建了一个龙冈书院。毛应奎就对席书说,这个人虽然是我们下级,不过一个小小的驿丞,连九品都算不上,不入品的,但是我觉得这个人你应该去见见,真不简单。你看那个时代的官员啊,许多都有着儒家的胸怀。虽然官场等级森严,席书是正四品,王阳明连品都没有;席书年龄也要比王阳明大十一岁,但他一听王阳明是个人才,就亲自跑到龙场去听课,听王阳明讲课,要见识一下这个人到底怎么样。席书这个姿态不得了,要知道席书在明代那是声名赫赫的一号人物。席书此前性子特别轴,在朝廷做御史的时候就敢于讲真话,因此京官待不住,就被明升暗降,挤兑到贵州来做提学副使。后来嘉靖皇帝上台之后,尤其喜欢席书。席书做过湖广巡抚,从湖广巡抚任上又调到中央去做礼部尚书, 封武英殿大学士。 张居正是隆庆二年入阁,进入内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