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珠江大桥 一桥搭通广州西出口2010 年 03 月 02 日 来源 : 南方都市报珠江大桥已经失去了原有的交通骨干的功能,桥上很是清静悠闲。桥西那边的物价比市区这边平很多。在桥头修单车的人。废弃的旧桥墩仍然矗立在江中。2 / 7 广州名片主干桥梁系列总第119 期候选名片 118 号珠江大桥提名辞为广州第一座横跨珠江的铁路、公路多功能桥,人称“双桥” ,曾是广州通往粤西的必经之路。索引建于上世纪50 年代末的珠江大桥,进入虎年已恰好五十“大寿”。作为广州第一座横跨珠江的铁路、公路多功能桥梁,她曾是广州通往粤西的必经之路,亦是芳村的唯一陆上通道,有了她 ,往西就再也没有一河隔断的愁绪。60 年代初 ,还以其独特的景致成为羊城新八景之一。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雨变迁,随着广州的飞速发展,公路、桥梁、隧道、城际地铁等各种交通网络四通八达,珠江大桥早已褪去了当年的显赫繁荣,却依然在“老广”心目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唯心50 年积淀包容共生的智慧说起“珠江大桥”,生于 80 年代的年轻人第一反应可能都会问:“在哪里啊 ?”确实 ,诞生于上世纪 50 年代末的珠江大桥,美好年华已然远去。虽以“珠江”命名 ,但她的名声不似“海珠桥”响亮 ,从地理位置而言偏于广州最西面,也没有那么瞩目。但如果追问上一辈的老广州,信手拈来都能给你讲上一段珠江大桥当年的“威水史” :“ 她是当时通往芳村的唯一陆上通道”,“不仅能跑汽车、还能跑火车”,“有了珠江桥 ,过江就不用坐船了。”作为广州的母亲河,珠江背五岭而来,自然把广州分隔成三岸,俗称“河北”、“河南”,而“河西”就是芳村。几十年前,广州人俗话说“宁要河北一张床,不要河南一间房”,由此可见珠江南北两岸的差距,更不用说偏处西隅的芳村会有多孤独。那时,广州通往南面和西面还要依靠小船来摆渡。直到1960 年珠江大桥全面通车,从此才“天堑变通途” 。俯瞰 ,珠江大桥从中山八路跨越榄形的大坦沙岛,就好像一下子打通了广州的经脉,激发了这一片土地的无限潜力。横跨于悠悠江水之上五十载,在 1.8 万多次日出日落的轮回交替中,珠江大桥见证了这个城市的变迁。 六七十年代时通行桥上的车辆每10 分钟不到 5 辆,迈进 90 年代 ,竟衍生出了“塞车”这一新生事物;珠江大桥所面向的广州西部,从前江水滔滔的转弯处,早已被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遮挡。 “广佛同城”提出后,这一交通要道的重要性更为突出。2005 年内环路 A、B3 / 7 线通车 ,加上去年底地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