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琵琶行》导学案【学习目标】情感目标: 从失意者的互相同情慰藉之情中受到悲剧美的陶冶,从而认识封建社会(压制人才)的黑暗,激发学生珍视今朝的成才环境。知识目标:1.解题、了解作者、积累字词及本诗名句,学会古诗诵读。2.整体把握全诗,理清思路,掌握主要内容。3. 欣赏作者运用生动、新颖的比喻描绘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感受诗中音乐描写的意境;能力目标: 进一步巩固并领会对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如何塑造艺术形象把握主题(体会诗人把琵琶女的遭遇于自己被贬谪的境况联系起来的用意,理解诗歌的主题) 。【学习重难点】感受悲剧美,鉴赏音乐描写,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是重点;通过描写音乐艺术沟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是理解诗意的难点。【学法指导】强化预习,正音顺句,对照注释,查阅词典,初解文本;诵读入境,感知诗意;潜心涵泳,体味情感。第一课时【课前预习】1. 查阅作家作品及创作背景。2. 熟练诵读课文,分组讨论,翻译课文,积累字词,找出名句。【知识导学】1. 唐朝宣宗皇帝李忱为一位诗人写了首悼亡诗:“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 _ ,2 ___胡儿能唱琵琶篇 _。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这位诗人就是白居易。2.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 ( 谏官 )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3. 关于歌、行、引 :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行”是乐曲的意思。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者的名称虽不同, 其实并无严格区别。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富于变化。第二课时【基础演练】给下列难字注音:铮(zhēnɡ)铮然贾(ɡ ǔ)人悯(mǐn )然转徙(xǐ)荻(dí)花霓( n í)裳琴(qí n )瑟(sè)琵(í)琶(pá)钿(di àn )头呕(ōu )哑(yā)嘲(zhāo )哳(zhā)六幺(yāo )【理一理】一、把握梳理课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