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本版看到了《西安晚报》署名“川都”的文章,在里面提到: „ 资料显示,1940年全世界的黄金储量是10亿盎司,2009年增加到50亿盎司,白银在1940年有100亿盎司,现在是10亿盎司。这意味着,70年前白银的存量是黄金的10倍,而今变成了1/5,相对于黄金而言,白银是大大地稀缺了。 “以往历史正常价位下黄金和白银的平均价差为15倍,而现在黄金价格每克约310元,白银每克6元左右,意味着目前价差水平至少在50倍以上。因此,从长期来看白银还是有投资价值的。”申银万国期货分析师姚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建议投资者短期内可以关注,但是出手仍要等待时机,因为白银与黄金走势正相关,且白银的价格波动幅度更大。 后市走势 宋鸿兵:白银未来将上涨4倍 《货币战争》的作者宋鸿兵21日在参加一个国际经济形势分析暨投资策略报告会时发言指出,他认为最有投资价值的仍是黄金、白银等金属货币,尤其是价格被严重低估的白银,并称白银未来将上涨4倍,达到100美元/盎司。 „ 除上篇文章以外,近来还有什么“宋鸿兵预言大头将站上1200”之类的文章。 上面这类文章断章取义很严重,宋鸿兵写的《货币战争》虽然笔法夸张一点,但主题、原理还都是很清晰的,被这些个无知到可恶的文盲记者断章取义到如此地步,怕也是于心难安吧„ (一)按照川都的文章,白银的存量是黄金的1/5,售价是黄金的1/50,很容易让受众形成白银相对黄金有250倍的升值空间的错觉;再者说白银涨四倍也罢,大头上1200也罢,不设时间点有什么意义,纸币每年都贬值是常态,是1年达到还是30年达到?说了还不如不说。 (二)白银存量是黄金的1/5?这是谁统计出来的?看来又是某文盲的概念搞错了,“白银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上,过去生产与积累起来的白银的结存数量,是指从古至今所有开采出来并存世的白银的总和。我大致算了一下,发现是作者误用“白银年产量”除以“黄金存量”,用1年生产的白银除以人类几千年留存的黄金,得到1/5这样一个结果,看来黄金还是要少得多啊。“白银存量” ≠“白银年产量”!(连这个概念都搞不清楚,真的应该回幼儿园再补习一下。普通人可以不知道,说错了也没关系,但作为一家媒体的记者,代表一家刊物说出这么没有概念的话,而且还要误导这么多受众,至少是太对不起自己那份薪水了吧。当然还有申银万国那位期货分析师,从这位的水平上就明白为什么从01年中国成立基金公司开始,到现在9年来年均客户回报率只有1.8%了,超过银行利率算对不起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