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国防概论1.国防的主体是什么?国家2.我国的国防对象是什么?国家所要防备、抵抗、制止的行为3.我国的国防目的是什么?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4.我国的国防手段有哪些?(1)军事。国防的主要手段是军事手段。对付武装入侵和武装暴乱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手段莫过于采取军事手段。这是因为:⑴军事手段是最具有威慑作用的手段;⑵军事手段是唯一能够有效对付武装侵略的手段;⑶军事手段是解决国家之间矛盾冲突的最后手段。(2)政治。政治手段作为国防手段之一,指的是“与军事有关的”政治活动,而不是政治本身的全部涵义。(3)经济。经济是国防的基础。社会经济制度决定国防活动的性质,社会经济状况决定国防建设的水平。现代条件下,无论是国防建设还是国防斗争,都要广泛采用经济手段,这些手段主要有国防经济活动、经济动员、经济战、经济制裁等。(4)外交。国防外交活动主要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为了国防目的而开展的外交活动。由于这种外交主要涉及军事领域,所以又称为军事外交。它既有通常意义上外交的一般特征,又具有区别于其它外交工作的特殊规律,是寓外交与军事于一体的活动。它的范围很广,领域很多,活动的内容也十分丰富。除上述诸因素外,与军事有关的科技、教育等,也是国防的重要手段。5.我国国防的根本职能?捍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6.中日甲午战争发生的时间?1894--18957.日本通过甲午战争窃取了我国哪些领土?营口、台湾岛与其附属岛屿;辽东半岛及其附属岛屿8.《国际法》界定的现代国家“四要素”?定居的居民、固定的领土、健全的政府组织、完整的主权9.《国际法》规定的国家领土包括哪些?领陆,领水,领空,底土,拟制领土(驻外使馆区和等级的船舶、飞行器等)10.我国现行国防政策的性质是什么?中国国防政策具有政治性、防御性、人民性和自主性等特点。11.我国的新安全观是什么?在互利、互信的基础上,建立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合作关系,以合作的方式谋求共同利益和解决冲突。中国新安全观强调的是以平等合作而不是实力对抗解决问题。其核心内容之一是“协作”,就是以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争端,并就共同关心的安全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合作。这种合作是多渠道的,包括多边安全机制、多边安全对话、双边安全磋商,非官方安全对话等。“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思想的提出,矫正了中国以往安全概念中过于强调军事安全、经济发展的倾向,提升了对社会安全、个人安全及其他非军事领域安全问题的关注。“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思想的提出将以人为本、社会公正、尊重自然等理念带入中国的新安全观。与此同时,中国的新安全观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安全观,它与基于西方政治、文化及社会制度下产生的安全观不同。中国的新安全观则强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这一原则仍然是中国应对全球威胁和参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活动的指导原则。例如,尽管中国已经开始参与联合国的维持和平行动,但主张维和行动应该谨慎从事,尊重主权原则。中国曾表明参与维和行动的三项原则:一要取得当事国或当事方的同意;二要保持中立;三是在自卫情况下才能使用武力。在人权问题上,中国也表示,反对以人权为借口干涉主权国内的内政。在实现安全的途径上,中国强调国家平等原则,强调国际关系的多元化、多样化和民主化。中国的新安全观倡导超越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差异,尊重不同文明、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的发展道路,在竞争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这一点显示了中国“以尊重多样性为特点的新文明观”。(互利互信平等协作)12.十八大明确的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时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走军民融合式发展之路,是强军固防的最佳途径。富国与强军相统一。13.《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各国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的宽度是如何规定的?领海12海里,毗连区12海里,专属经济区176海里,大陆架0—150海里。第二讲武装力量1.什么是武装力量?武装力量是(国家)或(政治集团)所拥有的各种武装组织的统称2.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