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第一章军事思想: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古代军事思想产生时期:夏、商、西周西周时,产生了两部较系统地记述作战经验和军事原则的兵书——《军志》和《军政》(我国古代军事思想产生的重要标志)军事指导思想上,“天命观”是其基本内容成熟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丰富发展时期:秦——清朝前期宋神宗颁布《武经七书》明代戚继光所著《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茅元仪编纂我国古代最大的兵学巨著——《武备志》《孙子兵法》(共十三篇)《计》篇(总纲)1.阐述慎战思想,提出战争的重要性2.五个战略基本要素:道:战争的政治要素,指政治优势的获得。天、地:战场的时空因素,它是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将:战争的主导因素。法:包括曲制、官道、主用3.七个战术基本要素: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毛泽东军事思想战争与政治的关系:1.战争从来就不是一种单纯的军事现象,战争从属于政治,为政治服务,是政治的延续,是为了达到政治目的的一种手段,政治贯穿于战争的全过程。2.战争不仅是实现政治目的的手段,它还反作用于政治,推动政治。战争的本质和目的,无非是为了取得或维护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毛泽东的战争方法论:1.必须认识和把握战争规律2.着眼特点,着眼发展3.主观指导必须符合客观实际4.立足全局,照顾全局,把握重要关节人民军队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政治工作三大原则:军民一致、官兵一致、瓦解敌军三大任务: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人民战争是被压迫阶级或被压迫民族为谋求自身解放,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所进行的战争。从性质上说,它是为人民利益而进行的战争。无1.兵民是胜利之本2.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3.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4.根据地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战略基地5.以武装斗争为主与其他斗争形式相结合三种作战形式: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邓小平战争与和平理论1.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一、维护世界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二、促进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和紧迫任务三、在和平与发展中,发展是核心问题2.世界大战可以避免,但战争危险依然存在3.霸权主义是现代战争的主要根源一、提出了现代战争的发生机制已不能仅仅从社会制度或阶级属性中去寻找,更多的直接取决于各国的对外政策。任何社会制度的国家只要推行霸权主义,都可以成为战争的策源地。二、霸权主义,既有世界霸权主义,又有地区霸权主义,两者侵略扩张的本质相同。三、霸权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突出表现为国际事务中的“强权政治”。4.提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新思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应当慎重考虑用暴力方式解决国家间的矛盾和冲突,而代之以政治解决,同时还主张加强联合国调解和仲裁国际争端的功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实行战略型转变:从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状态,真正转到和平时期的建设轨道上来。发展国防科技:坚持自力更生与引进技术相结合的原则,把高科技作为战略重点。新时期军队建设建设总目标: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我军两大历史性课题:“打得赢”和“不变质”新世纪新阶段军队的历史使命(三个提供,一个发挥)1.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力量保证2.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证3.为维护国家利益的拓展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4.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强国梦(强军梦)要求:1.坚决听党指挥是强军之魂。2.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3.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强军之基。第二章地缘环境我国三条地缘战线:无1.北-西北线地缘:总体形势和平安宁,潜在问题不可低估。中国的北部和西北部分别与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以及塔克斯坦五国为邻。边界总长12170KM,均为陆地边界。2.西-南线地缘:地缘结构基本稳定,西方渗透值得警惕东起印度东北部与中国相连接的地段,西到阿富汗与中国交界的漫长地段。分别于印度、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以及克什米尔等七个国家和地区接壤。3.东-南线地缘:热点问题敏感复杂,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