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研究称食品安全网络谣言每周前三天和周六最火,70%是旧的

研究称食品安全网络谣言每周前三天和周六最火,70%是旧的_第1页
1/3
研究称食品安全网络谣言每周前三天和周六最火,70%是旧的_第2页
2/3
研究称食品安全网络谣言每周前三天和周六最火,70%是旧的_第3页
3/3
研究称食品安全网络谣言每周前三天和周六最火, 70% 是旧的河北新乐,工作人员在新乐市田雨农场给西瓜贴上二维码。东方 IC 图《千万不能吃的蔬菜水果部位,吃错可能致命!》、《这是世界上最脏的鱼!千万不要再吃!》⋯⋯你的微信朋友圈里出现过这些内容吗?“通过(微信)朋友圈转发的食品安全谣言会让普通公众觉得可信度更高,因为很有可能这些消息是通过你妈转发过来的。”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很多食品安全谣言传播得比过去更快更广。在 6 月 15 日举办的“第七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上,中山大学大数据传播实验室发布了 《中国网民食品安全认知研究报告2015 》,以 2012-2014年中国网络每年1000 个热点事件中与食品安全相关的事件为数据库,对微博公共热点食品安全事件和涉及食品安全谣言的微信公众号文章进行了分析。报告负责人张志安说,从食品安全事件的类型和爆发的环节来看,工业加工食品和肉蛋奶鱼类比重较大,生产环节成为“重灾区”,尤其是工业加工食品中的土制方法风险最高。比如典型的“土磨香油”,广东多地曾被曝光小作坊内的散装花生油黄曲霉毒素B1 超标数倍。还有类似“食花”、“食虫”、“生食”等特殊饮食习惯的安全问题也值得注意。报告显示, 2014年的网络食品安全事件存在一些特征变化,夏季是爆发关注最多的季节,以7 月最为集中。而关于食品安全的谣言传播,最热的是周一到周三和周六。张志安分析是,“因为每周开始上班,人们特别容易制造与吃有关的谣言,另外大家开始休息了,对吃的谣言也会关注比较高” 。张志安提到,谣言易传播是因为食品安全问题依然存在,谣言也利用了生活经验和人怕死的心理因而容易得到传播。“70% 的谣言基本都是旧谣言,只要通过搜索,就能找到这条谣言改头换面的内容,这是特别好的识别办法。第二看有没有准确的消息来源,很多机构大部分不存在或网上已有相关辟谣内容。”报告研究发现,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网民主要归结的原因是政府监管不力,其次是公众风险意识差、企业过分逐利和媒体不够客观。但各地情况也存在差异,比如浙江网民对食品安全事件对政府监管抱怨最大,对企业过分逐利的抱怨也最大,而北京、福建、甘肃等地的网民更加倾向于公众风险意识差。在情绪表达上,报告显示,网民对食品安全讨论情绪“犬儒度”比较高。“这意味着部分网民对目前短期内彻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还不具备足够信心,这也给监管者提供了更高要求和期待。”张志安说。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研究称食品安全网络谣言每周前三天和周六最火,70%是旧的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