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军用核能技术应用及其发展作业观《K19寡妇制造者》有感班级:20111513姓名:常倩倩邮箱:2468363915@qq.com2013年10月9日无1概述本文认为,中国发展军用核动力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核动力航母,发展核动力航母,不仅仅要考虑我国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更重要的的是科研实力,特别是军用核动力设施的安全性问题。在我国已经拥有核潜艇的前提下,我国若想凭借军事力量在海洋上占有一席之地,核动力航母将是不可或缺的。在观看了《K19寡妇制造者》这部影片后,本文将通过苏联此次核潜艇反应堆泄露事故以及论述各国在军用核动力设备方面出现的事故证明我国航母向核动力化推进进程中不可忽视的是核安全问题,解决这些潜在的风险是重中之重。另外,影片中人物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深刻的反思,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缺失了哪些东西。2影片内容简介《K19寡妇制造者》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尘封几十年的故事,1961年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冷战的最尖峰时刻,双方陷入了一个军事竞赛的怪圈,不断加大对对方的核威慑力。苏联把全部希望寄托在第一艘弹道导弹潜艇K19上。K19完成了急速下潜300米的任务,成功进行了导弹发射试验,而后潜艇核反应堆的制冷系统开始漏水,反应堆核心急速升温,可能造成核弹头的发射,而此时潜艇距离北约基地不过几百英里,如此极有可能成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舰长瓦斯科夫上校决定由敢死队进入密封的反应堆隔离间进行维修,10分钟后他们出来时,已经被强烈的放射折磨的体无完肤。最终,他们堵住了漏水。可是此时潜艇急需救援,瓦斯科夫上校拒绝向美军基地求援,核放射逐渐蔓延,随后修好的反应堆又开始漏水,瓦斯科夫上校终于同意求援。最后,在全体船员的努力下,灾难避免。回国后,瓦斯科夫上校以叛国罪被送上军事法庭,副舰长帕列宁慷慨陈词,为瓦斯科夫在这场事故中的忠诚和英勇之举提供了有力证据。瓦斯科夫最终得到豁免,潜艇上起名进入隔离间维修反应堆的船员死于返回苏联的途中,在此后的几年中又有20多名官兵死于辐射癌。在这部影片中,给我触动最大的是七名反应堆军官进入反应堆隔离室维修的场景,他们先后两次堵住漏水,面对高温强辐射,我猜想他们的内心一定是恐惧的,此去必死无疑,有的人甚至在最初也表现出了胆怯颤抖,但是最后都挺身而出,以顽强的毅力完成了任务,这是与死亡的挑战,也是对军人忘我精神的绝对考验。在他们从反应堆出来那一刹,用惨烈已经难以形容他们的状况,灼伤,呕吐很难想象那是一种怎样的痛苦。其实对于国家的态度,所有人都是一样的:政府似乎不值得我们去为之牺牲但这绝对不能成为一个变节的理由。正如有人所述:你可以混在愤青的队伍里喊几句口号,但是绝对不可以站到敌人的阵营里说自己只是为了混口饭吃。为国家为民族而战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这些士兵或死或伤,他们并非一无所获,他们得到了历史的尊重,敌人的尊重。3总结影片反映了军用核动力装置在运行中最不可忽视的问题――核安全问题,此次K19事件仅仅是一次世界上影响不大的事故,也就是说,在世界军事史上,类似于此类的军用核动力装置故障还有很多。1978年1月24日,苏联“宇宙”954号核动力卫星发生故障,核反应堆舱段未能升高而自然陨落,未燃尽的带有放射性的卫星碎片散落在加拿大境内,造成严无重污染。1983年1月“宇宙”1402号核动力卫星发生类似故障,核反应堆舱段在南大西洋上空再入大气层时完全烧毁。美国在1965年发射的一颗军用卫星中,用反应堆温差发电器作为电源,由于电源调节器出现故障仅工作43天。以钚238放射性同位素作热源的同位素温差发电器,曾用于“子午仪”号导航卫星,“林肯”号试验卫星和“雨云”号卫星。这些卫星经过长时间的空间运行后,放射性同位素衰变殆尽,再入大气层烧毁。美国在1964年4月发射“子午仪”号导航卫星时,因发射失败卫星所携带的放射性同位素源被烧毁,钚238散布在大气层中并扩散至全球。后来改用特种石墨作同位素源外壳,以防烧毁。1968年5月“雨云”号气象卫星发射失败时,核电源落入圣巴巴拉海峡,后被打捞上来。1963年4月美国“长尾鲨”号核动力潜艇沉没在美国科德角附近海域,129人遇难,成为世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