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学校: 教材版本:人教版 教师 年级 一 学生人数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小蝌蚪找妈妈》 课时安排 2 第 二 课时 授课类型 新授 一、学情分析 学生年龄较小,缺乏生活经验。 二、教材分析 小蝌蚪找妈妈》选自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三十四课。本文是一篇溶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科学童话,文字浅显易懂。课文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经过“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消失”四个阶段,最后变成了青蛙,说明了青蛙生长过程形体变化,蕴含了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2 三、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灰、迎”等 8 个生字。会写“有、在”等 6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以读代讲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 通过学习课文,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灰、迎”等 8 个生字。会写“有、在”等 6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3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1 教学过程 猜谜语,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1、【课件演示】说谜面:大脑袋,园肚子,细尾巴,黑身子,变变变,长出四条腿,丢了细尾巴。吃饱了,呱呱叫,抓害虫,顶呱呱。 2、【课件演示】出示小蝌蚪图片,说说小蝌蚪长得是什么模样? 预设学生行为 让学生猜谜语,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 以猜谜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初步认知小蝌蚪。通过图片演示,学生对小蝌蚪的印象又深一层,通过看图填空的说话练习,引导学生抓住特点观察描述小蝌蚪的外形,培养和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教学过程 听录音,感知课文内容。 4 环节2 教师活动 【课件演示】播放录音,要求大家听完故事后想一想,说一说。 小蝌蚪的身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引语:刚才,大家听故事时都非常认真,也非常专心。现在,谁最想说一说。 3、3、【课件演示】出示画面,引导学生说一说。 4、自读课文,用“——”在课文中画出描写小蝌蚪身体变化的句子。 预设学生行为 学生自读课文,根据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 动画是低年级学生喜欢的形式,将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既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又能增添学习乐趣。同时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