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经 易筋经相传天竺和尚达摩为传真经,只身东来,一路扬经颂法,后落迹于少林寺。达摩内功深厚,在少林寺面壁禅坐九年,以致石壁都留下了他的身影。达摩留下两卷秘经,一为《洗髓经》,二是《易筋经》。《洗髓经》为内修之典,归慧可,未传于世。《易筋经》为外修之书,留于少林,‘流传至今。 “易”是变通、改换、脱换之意、“筋”指筋骨、筋膜,“经”则带有指南、法典之意。《易筋经》就是改变筋骨的方法。按原来的功法要求,须先练一年左右内功:达到内壮后,方可练《易筋经》,进而再练《洗髓经》。在此期间,还要内服外涂佐功药,约三年左右才能大功告成。由于整个练功过程长,按原法修炼者不多,近代流传的《易筋经》多只取导引内容,且与原有功法有所不同,派生出多种样式。而流传较广的是经清代潘蔚整理编辑的《易筋经十二势》。 《易筋经》的内容包括了练习所能达到的理想效 果和具 体 的练习方法两方面的主 要内容,对 武 侠 小 说 影响 最 大的是其 中 的内壮神 勇 、外壮神 力 的说 法。其 “内壮神 勇 ”提 到练习该 功法之后,“从 骨中 生出神 力 ,久久加功,其臂、腕、指、掌,迥异寻常,以意努之,硬如铁石,并其指可贯牛腹,侧其掌可断牛头” ,这些都还只是“ 小用之末技 ” ;“ 外壮神力” 练成之后,“ 手托城闸,力能举鼎” 都算不上奇异了。从道光年间开始的武侠小说提到《易筋经》,渲染的都是《易筋经》中所说的练成后的这种神奇功用。 易筋经包括内功和外功两种锻练方法,各有 1 2势。易筋经内功采用站式,以一定的姿势,借呼吸诱导,逐步加强筋脉和脏腑的功能。大多数采取静止性用力。呼吸以舒适自然为宜,不可迸气。 古代相传的易筋经姿式及锻炼法有 1 2 势,即韦驮献杵(有 3 势)、摘星换斗、三盘落地、出爪亮翅、倒拽九牛尾、九鬼拔马刀、青龙探 爪、卧 虎 扑 食 、打躬 势、工 尾势等 。 易筋经外功注 重 外壮,《易筋经外经图 说》指出:“ 凡 行 外壮功夫 ,须 于 静处 面 向 东 立 ,静虑 凝 神,通 身不必 用力,只须 使 其气贯两手,若 一用力则 不能贯两手矣 。每 行 一式,默 数四 十 九字 ,接 行 下 式,毋 相间断。行 第 一式自觉 心 思 法则 俱 熟 ,方行 第 二 式。速 者半 月 ,迟 者 一月 ,各式俱 熟 ,其力自能贯上头顶 。此炼力炼气,运 行 易筋脉之法也 。 ” 【易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