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工作之初探 ——幼儿教师如何处理与家长的关系 幼儿园与家庭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日已被人们认可,双方各占优势,同时又是对方无法替代的。幼儿园教育是专门的保教机构,幼教工作者掌握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不可取代的一个重要资源。心理学家艾里克森认为:“在个性、社会性、智力发展和文化特征方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和最重要的环境影响因素。”鲜明的道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这赋予了新时期家长工作的全新内涵——家园共育。与此同时,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和谐融洽的合作关系就成为了一切工作开始的基础。 幼儿教师面对的不仅是千差万别的孩子,而且还有千差万别的幼儿家长。每个幼儿不仅有直接的家长“父母”,还有与之有密切关系的许多“家长”,象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等,可以说一个幼儿有多位家长。要与这么多的幼儿家长相处好,确实是一件很重要也很艰难的事情。教师在与幼儿家长相处过程中容易发生哪些分歧,又应该如何处理对待这些分歧呢? 一、教师与幼儿家长交往过程中易发生的分歧 人际交往中存在着分歧、矛盾,教师与幼儿家长的交往过程中,由于双方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的不同,教育素养水平不同,教育观念、态度与教育方式也不尽一致,因此对幼儿出现问题的认识不同,理解也不同,使双方产生心理分歧,产生矛盾。主要表现如下: 1..对幼儿的教育观念、态度与教育方法的分歧 有些家长对幼儿教育的目的存在不同的理解。有的家长认为幼儿园就是应该多学知识,多背诗、多做算术题,不能只顾“游戏”“玩”,不学知识,总是问孩子“学什么了?”孩子答不上来,家长就不满意;也有的家长认为,别学那么多东西,吃好玩好就行了,小孩那么累干吗? 有些家长对幼儿采取的教育方法迥然不同。有的是严厉粗 暴专制的态度,方法简单,信奉“棍棒”教育,不理解孩子的需要,常用命令干涉强迫孩子服从,倾向于专制教育;而我们教师讲究的是耐心说服的民主教育的态度、方法。有的家长怕自己的孩子吃亏,“教育”孩子别的小朋友打你,你就打他,打坏了爸爸带他看病;而教师教育幼儿要互相谦让。这些显然与教师的教育是矛盾的,这些分歧也妨碍对幼儿的教育。还有些家长对孩子在生活中的角色认识不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