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讲空间感(空气透视)一、核心概念(一)空气透视。也是表现深度的传统概念,它主要是与大气及空气介质有关的透视现象。最早注意到空气透视效果的是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空气透视是利用物体在大气中的变化,创造出一种富有空间深度感的幻象。二、基本理论(一)影响空气透视的因素 1. 空气中的介质,如雨、雪、雾、尘土、水汽、烟等,有这些介质,往往画面的空气透视感。。 2. 光线方向也会影响到空气透视状况,逆光和侧逆光是获得空气透视的基本条件。 3. 前景是强调空气透视的重要因素,选择较暗的前景景物,有利于展示三度空间。 4. 控制景深,选择焦点,造成物体的虚实对比,也是表现空气透视的重要方法。 5. 有效地利用滤镜,可以增强或减弱空气透视效果。三、案例分析(一)空气介质与空气透视图 26-1 漓江渔火来源:网络画面中,远山的的影调变化体现出的正是在空间纵深方向上的远近特征,而近处呈现出剪影效果的渔船与远山形成比较,更进一步映证了空气透视最为明显的特征。(二)光线与空气透视图 26-2 光线与空气透视空气介质是形成空气透视的关键原因所在,空气介质的阻隔对光线的传递呈现衰减,从而在画面上形成远处景物影调浅,反差小,对比弱,清晰度低,饱和度低的特征,而近处景物则呈现出相反特点。(三)丁达尔效应图 26-3 来源:网络丁达尔效应的呈现一般情况下需要满足三个条件:逆光或侧逆光,直射光,大量的空气介质。一般对于空气介质的利用主要以雾,或者大面积的烟尘为主。四、习题1. 请在雾天、雨天拍摄远景画面,观察其空气透视效果。2. 请在早晨、黄昏时刻利用晨雾或暮霭拍摄远景风景画面,观察其空气透视效果。3. 请在镜头上分别加用雾镜、偏振镜,观察其对画面中空气透视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