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茅盾我国的诗词中有很多托物言志的佳句,有写“竹姿”的,如:“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有写“梅影”的,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有写“柳韵”的,如:“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字面上写的是“竹”“梅”“柳”,赞颂的却是人的坚韧顽强、生气勃勃。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托白杨树来言志的文章——《白杨礼赞》,看看作者托白杨树又言了什么志。导入新课1、积累本课字词,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2、学习象征,托物言志,对比衬托,欲扬先抑等写作手法。3、了解文中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其作用;品味语句蕴涵的情感,体会排比、反问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4、学习陕甘宁边区抗日军民正直、质朴、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学习目标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作家,社会活动家。1928年赴日本,1930年回国,加入左翼作家联盟。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文化部长、中国作协主席等职。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等。作者简介这篇散文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由于中国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濒于分裂的局面,中国共产党肩负着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1940年5月,茅盾离开新疆返回内地,受朱德同志邀请前往延安。在延安参观讲学期间,亲身体察了解放区军民的斗争生活,看到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皖南事变后,作者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热爱和赞美之情,便写下了此文。背景链接毡(zhān)子耸(sǒng)立主宰(zǎi)坦荡如砥(dǐ)外壳(ké)无边无垠(yín)婆娑(suō)恹(yān)恹欲睡丫(yā)枝虬(qiú)枝初融(rónɡ)秀颀(qí)晕(yùn)圈潜(qián)滋暗长鄙(bǐ)视倔强(juéjiàng)字音字形(1)视野:视力所及的范围。(2)秀颀:美而高。(3)虬枝:像龙一样盘曲的枝条。(4)婆娑:枝叶扶疏,形容姿态优美。(5)潜滋暗长:暗暗地生长。(6)坦荡如砥: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7)恹恹欲睡:形容精神不振的样子。(8)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杀突击。(9)旁逸斜出:指(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10)妙手偶得: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词语释义《白杨礼赞》:“礼”是敬礼、致敬,“赞”是赞美,题目的意思是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题目释义找出文中直接对白杨树进行礼赞的句子。整体把握(1)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1段)(2)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第4段)(3)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第6段)(4)白杨树不是平凡的树……我赞美白杨树……(第8段)(5)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第9段)由此可见,为什么白杨树值得崇敬和赞美?本文的抒情线索是什么?白杨树值得崇敬和赞美是因为白杨树“不平凡”。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是本文的抒情线索。整体把握白杨树象征了什么?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整体把握划分结构层次。第一部分(1):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赞美。第二部分(2-4):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象,交代白杨树的生存环境。第三部分(5-6):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第四部分(7-8):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第五部分(9):白杨树与楠木对比,再次赞美白杨树。整体把握文章开篇一句单独成段有什么作用?文章起笔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照应题目。开篇点明题意,总起全文,起笔峻拔有力,赞美之情破空而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合作探究第一部分(1)“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属于直抒胸臆,你还能说出使用这种写法的诗文吗?《黄河颂》;《土地的誓言》;《登幽州台歌》……合作探究自由朗读第二部分:黄土高原有什么特点?作者见到黄土高原的感觉是什么?情绪有何变化?特点: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无边无垠,坦荡如砥。感觉:雄壮、伟大、单调。情绪:恹恹欲睡→惊奇地叫了一声。合作探究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