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正确使用熟语(成语)学案教学目的1、了解熟语的特点2、了解《考试说明》对此项的考查要求3、掌握辨析熟语的方法4、加强基础训练,能正确辨析和使用熟语教学重点1、熟语的积累2、掌握辨析熟语的方法,能正确辨析和使用熟语教学时数:四教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成语体现一个人的学识。新华社报道: 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在面对全台湾义工进行演讲时,称赞义工的善行为“罄竹难书”,引起舆论的轩然大波。2 、成语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在中央台 2006 年全国青年歌手比赛中,一位参赛歌手的唱功赢得了广大评委的一致称赞。随后,著名学者余秋雨向她提出了一个成语题:请解释“杯水车薪” 的含义?该歌手想了半天,解释如下:“用一杯水作为给车夫发的工资,比喻贪婪刻薄、吝啬之极”。于是,该歌手在评委心目中的形象急转直下,最终与决赛失之交臂。二、熟语——丰富多彩的生活语言熟语是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人们所熟习、 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的定型的词组或句子,包括成语(约定俗成)、谚语(口耳相传) 、歇后语(巧设悬念) 、惯用语(语义双层、双关)等。熟语来源有二,一是来自人们口头广泛流传的现成语言,以谚语、 歇后语、惯用语为主,大多总结了历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斗争经验或对自然的认识,往往诙谐生动,含蓄隽永,极具生活的情趣性。二是来自书面语言,包括古代各种著作(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著作、诗文、小说等),这类熟语以成语为多,一般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富于艺术表现力。(一)口耳相传的谚语谚语也叫“俚语” “俗语”“俗话”“直言”,是人们口头广泛流传的现成语句,往往传达了人们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简练通俗,意思完整。口耳相传和凝聚着前人的智慧与经验是它的两个基本特点。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活到老,学到老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谚语源于生活,口耳相传,内容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1) 交友处世:君子之交淡如水浇花浇根,交人交心2) 劝学:活到老,学到老3) 军事:置之死地而后生三十六计,走为上计4) 民俗:入庙拜佛,入乡随俗5) 卫生健康:两头净,不生病饥时饱,必送命2 6) 道德情操:仁义值千金人穷志不短7) 行为规范:为臣要忠,为子要孝一失足成千古恨8) 世态人情:世情看冷暖,人事逐高低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9) 善恶美丑:恶有恶报,善有善报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