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经济学家市场在美国《经济学家茶座》第九辑 (2002· 3) 钱颖一 [1]我在 “经济学科在美国”(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杂志2001 年第 6期)一文中介绍了经济学科在美国的四个方面的情况:美国大学中经济学科的设置;美国大学的经济学教育;美国的经济学博士教育模式在欧洲;以及中国学生申请留学美国攻读经济学学位时应注意的事项。 在某种意义上说,那篇文章提供了经济学科在美国的“前半段”的信息。本文介绍的是经济学科在美国的“后半段 ”的信息,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经济学博士毕业生求职论文的准备;第二,经济学博士毕业生的求职和招聘过程;第三,经济学家的学术职业道路;第四,经济学家的非学术职业道路。它是有关在美国经济学家市场的制度和运行的介绍,既可以看成是一篇独立的文章,也可看成是一个续篇。本文特别涉及到即将毕业的经济学博士的就业市场在美国的运作,包括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即他们如何找工作和用人部门如何招聘。美国具有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运作效率最高的经济学家就业市场。了解美国的这一市场的运作情况,不仅很有趣,而且对于思考中国如何与国际市场接轨也很有必要。美国的经济学家就业市场是非常有组织的(金融学的情况与经济学相同)。这一市场的运作,每年有固定的时间、地点,并且遵循既定的方式。即将毕业的经济学博士若想在美国找到第一份学术工作,都会参加到这一过程中。我于 1990 年在美国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此后先后在美国三所大学的经济系任教,对美国经济学家的就业市场的运作和他们的职业道路的历程有不少亲身感受。美国经济学家的就业途径包括学术职业和非学术职业两大类。由于我的自身经历主要在学术界,所以这里的介绍以学术就业市场和学术职业道路为主。一、经济学博士毕业生的求职论文即将毕业的经济学博士要想找到一份学术工作,如大学教授职位(faculty position) ,他最重要的准备是一篇“求职论文 ” (job market paper)。这篇论文通常是博士论文中最有份量的一部分。也许一个人已经写了多篇论文,但是就业市场只在乎这一篇。因为招聘人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只可能从一篇代表作中摄取信息。求职论文的最低要求是通顺流畅,有意思,有新意。论文大致有两类,一类是理论的(theoretical) ,一类是实证的 (empirical) 。如果是以理论为主的论文,应有新模型、新结果;如果是以实证为主的论文,应有新方法(或新数据) 、新发现。如果既有理论又有实证,既有新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