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分析.一、内容提要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产业以简单的粗放型为主,投入大效益低,科技含量也不足,农业的发展收到了极大的制约,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农产品市场不断发展,农业产业化已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我国提出了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指导农业,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农业产业化开始逐步形成,虽然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但是其前景依然是光明的。本文希望通过对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整体宏观环境进行PEST分析和对目前我国存在的各种农业产业组织模式进行分析,思考并提出一个简单的模型进行论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以市场竞争为主导,政府协调为辅助,金融服务为支持的产业模型。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供大家探讨如何寻找一条中国的,并且能保持长期稳定的产业发展模式。二、实现农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PEST分析PEST分析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宏观环境又称一般环境,是指影响一切行业和企业的各种宏观力量。对宏观环境因素作分析,需要根据自身产业特点,分析的具体内容会有差异,但一般都应对政治、经济、技术和社会这四大类主要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通过PEST分析,将有助于了解我国农业产业化的整体环境。(一)政治因素2010年,我国政府发布了《2010年中国农村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回顾了历年我国政府的政策执行等方面,认为,农业农村经济在变化无常的宏观经济环境中,经受住了气候极端异常、灾害多发等不利影响,依然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的态势,主要农产品生产稳定发展,供求基本平衡,粮食生产有望实现七连增,且农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将呈现出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未来的政策将适应宏观经济和农村经济新形势,从而确保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然而,我国地域宽广,国家级的政策基本上只是起到一个指引的作用,更多详细的实施方法需要各级政府针对所辖区内不同的农业生产条件,从实际出发来制定,才能发挥政策的效用。(二)经济因素农业经济的发展,除了政策上的引导,更离不开市场这个无形的手。目前,从农产品生产与市场供求形势看,主要农产品生产稳定发展,供求基本平衡;农产品价格整体上涨趋势明显,但受到气候异常变化、通胀预期增强、成本上升拉动以及国际价格传导、游资炒作等因素影响,部分品种市场价格波动剧烈,市场调控难度进一步加大。农产品价格不稳定,容易造成市场失灵,既打击了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又给农民的增收带来困难。在市场仍然不够成熟的情况下,农业经济的发展却缺乏金融支持,许多银行因为无法在农村得到足够的业务量支撑而选择撤离,农民由于无有效的贷款抵押物而无法贷款进行扩大生产又白白浪费了发展机会。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乡镇农业企业的不断发展,其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将带动针对农业产业的金融产品的开发,而金融产品的开发又对农村农户和乡镇农业企业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这样一来就有利于农村农业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三)社会因素我国人口数量大,农村人口比重大,且文化素质低,在土地资源匮乏的客观条件下,大部分人还存在着小农意识,认为小富即安,存在着传统农业、温饱农业、封闭农业的思想,许多的农民依然守着一亩三分地过日子,难以形成规模。政府需要想方设法将新的农业发展观念传递给广大的农民群众,必须牢固树立抓农业就是引导农民闯市场的理念,帮助农民走向市场。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条件不可或缺:一是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二是优质高效的服务,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但现在农民无法把握市场的行情变化,无法了解和预测种植什么能赚钱,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同时,中国众多的人口也成为农业产业化的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由于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我国人口众多且多为农村人口,一方面为农业的发展提供必备的人力资源,另一方面,由于人口素质普遍不高,农业技术水平不高,从而导致农业的产出效益低下,最后,人口众多超出了自然资源的承受能力,使得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备受考验。(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