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的小兵教案反思【篇一:《小兵张嘎》教学反思】龙源期刊网.cn《小兵张嘎》教学反思作者:饶恩娓【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156-01《小兵张嘎》是一篇小说,在设计本节课时,我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能上出小说的特色,如何能在这样一篇文章中恰当地抓住点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孩子在本节课中有所获,体现高年级语文课的味道。上完本节课后,感悟较深,作如下反思:一、坚守核心教学价值,聚焦关键教学目标。首先,我明白明确确立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是课标中的年段要求和学生学情,它体现的是共同发展要求和学生真实发展水平的双重关注视野。在本节课上,我确立了比较准确的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关键词句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表达效果,感受小兵张嘎的机智勇敢。2.“”通过重点阅读文中描写最精彩的语句丰富嘎子的形象,学会抓住关键事件中的独特语言和动作、心理读懂人物特点的方法。3.感知课文在布局谋篇上有详有略的特点,知道作者是怎样将重点内容写详细的,初步探究文章为什么要有详有略。本篇课文节选自徐光——耀的小说《小兵张嘎》,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意见并不难的事。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我要教给他们什么呢?我想,应该基于小说这一文体,教给学生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以及文章谋篇布局的方法,为学生的外化打下基础。“”二、凸显并强化了工具性效能。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问题,一直成为语文课堂教学走向争论的一个焦点话题。传统的经验,总是以二维思维方法来对此问题进行论争。其实,阅读文字,就是阅读世界的过程。语文当然是人文性很强的课程,同时,也休现了着工具性。人文性发挥着特殊的工具性作用。另一个层面,不同的篇章具有不同的文质特点,或侧重于工具性层面,或侧重于人文性特点。我们不能机械隔裂地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从本课教学来看,对新课程中过分重视人文性的现象作了纠偏。将人文性与工具性较好地统一了起来,同时根据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目标,突显并加强了工具性教学。如重视信息检索能力的培养,如这几件事中,课文有的地方写得十分详细,有的一笔带过,找一找,举例说说;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捕捉信息能力以及概括能力。如详写的内容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是什么?又如结合课文内容,渗透详略描写方法,突出教学重点,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品评、理解人物形象,渗透了这样的方法:读到这一部分,感受到了怎样的气氛?师讲解:这就是精彩的提示语带来的效果。提示语不“”仅仅可以用说,还可以是神态、动作、心情等做提示语。这样不仅让我们知道了说话的内容,还知道了说话人神态、动作等等。在此环“”“”节紧接着渗透表面语言与内心语言,让孩子明白:我们读懂嘎子,是因为我们读懂了他表面话语背后他真正的内心语言。以此渗透语言描写的一些写法。【篇二:共产儿童团歌教案及反思】《共产儿童团歌》教案教学内容: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共产儿童团歌》教学目标:1、通过听《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感悟到作为一名少先队的光荣感、使命感。2、准确学唱歌曲中的附点节奏,能用坚定自豪的声音、充满活力的情绪演唱歌曲,表现出儿童美好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3、学习律动表现儿童团员的精神面貌和坚定信念。教学重点:能用坚定自豪的声音,充满活力的演唱歌曲。教学难点:准确学唱歌曲中的附点节奏。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电子琴等教学过程:课前音乐:《共产儿童团歌》一、革命传统教育“师:少先队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少先队的前身叫做共产儿童团,你们看过有关他们的电影或电视吗?你还知道哪些儿童团小英雄?(王二小、潘冬子、海娃、小兵张嘎等),课件出示相关图片。二、欣赏电影《红孩子》精彩片段。《共产儿童团歌》是一首革命历史歌曲,曾被作为故事片《红孩子》的共产儿童团即共产主义儿童团,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在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劳动儿童组织。当时,共产主义青年团受中国共产党委托,在团的组织中设立儿童局,专门负责领导儿童团的工作,儿童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