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广义修辞学复习资料 2007-07-21 一、 怎样理解人在认识世界的时候,常常把抽象化概念转换成修辞化表述? ................................................. 2 二、 以 “监狱之花”为例,说明“修辞参与人的精神建构”。 . 3 三、观察下列“女”旁字,分析汉语有关女性形象的“玉/瓦”喻象。 ......................................................... 3 四、下面的说法你赞成哪一种,请分析并说明理由。 ........... 4 五、下面的说法你赞成哪一种,请分析并说明理由。 ........... 5 六、以广告语“随心所浴”、“骑乐无穷”、“食全食美”为例,分析修辞话语建构的合理和不合理 ............................. 6 七、从表达和接受双向交流的角度分析“话不投机半句多”的交际失败 ....................................................... 6 八、联系“家训”、“家规”等词语,分析“家”在中国人价值信仰中的修辞原型意义。 ....................................... 7 九、以“救生=救死”为例,体会修辞接受的选择 ............. 8 十、以“悲秋”和“颂秋”修辞话语为例,体会修辞接受的个体性。 ......................................................... 9 十一、以“这人是猪”为例,分析表达者和接受者对隐喻相似性的双向认同。 ................................................. 9 十二、举例分析表达者和接受者对隐喻相似性的双向限定。 ..... 9 十三、从表达和接受双向交流的角度分析“对牛弹琴”的交际失败 ........................................................ 11 十四、为什么说,在“穷家难舍,熟地难离”的话语构成中,“穷”和“熟”是可分析性最强的语码? .......................... 11 2 一、 怎样理解人在认识世界的时候,常常把抽象化概念转换成修辞化表述? 答:(1)人是语言的动物,更是修辞的动物。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可以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识。人的语言世界的外延就是人的认识世界的外延。语言之外的存在不能进入人的认识视野,人不可能存在于自己的语言世界之外。人以语言的方式拥有世界,事实上,人对世界的把握,一旦进入审美境界,主体对世界的表述和理解,都是修辞化的。修辞实现石山叙中成为审美化的世界,是指更深地植入人的意识,成为主体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并在这个意义上成为人存在的标志。 (2)修辞学家认为,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