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GGJ2009计算设置之一 ——“柱/墙柱”篇 一、量基本方法 柱/墙柱钢筋的计算主要是纵筋和箍筋的计算,并因所处楼层的不一样,计算也略有不同。 (一)、基础层 (1)柱/墙柱主筋 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护层+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插筋弯折 GGJ2009中,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可通过调整“抗震柱纵筋露出长度”来设置。 抗震柱纵筋露出长度 基础插筋弯折长度 (2)基础内箍筋 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一般是按 2根进行计算。 (二)、中间层 (1)柱纵筋 中间层纵向钢筋=层高-当前层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层伸出楼地面的高度 (2)柱箍筋 中间层箍筋根数=N个加密区/加密区间距+N+非加密区/非加密区间距-1 03G101-1中,关于柱箍筋的加密区的规定如下: 1.首层柱箍筋的加密区有三个,分别为: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取Hn/3;上部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2.首层以上柱箍筋分别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均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三)、顶层 顶层框柱因其所处位置不同,分为角柱、边柱和中柱,且不同位置的柱纵筋的顶层锚固各不相同。(参看03G101-1第 37、38页) (1)边角柱 边角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边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 边角柱顶层纵筋的锚固分为内侧钢筋锚固和外侧钢筋锚固: 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1.5Lae 顶层边角柱外侧钢筋节点 顶层边角柱内侧钢筋节点 (2)中柱 中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 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中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 中柱顶层纵筋的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二、软件计算设置 公共设置项 1.柱/墙柱在基础插筋锚固区内的箍筋数量 批注: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一般是两肢箍,通常按 2根进行计算; 影响范围:基础内箍筋的数量; 来源:04G101-3第 45页。 2.梁(板)上柱/墙柱在插筋锚固区内的箍筋数量 批注:简单说就是从梁上起的柱。上部结构的荷载通过柱子传到下面它生根的梁上,然后梁再通过支撑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