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VIP免费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_第1页
1/5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_第2页
2/5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_第3页
3/5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一:说教学内容《再见了亲人》是新课标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是以情感熏陶为主,主题是他们令我们感动,训练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再见了亲人是一篇叙事抒情散文,课文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官兵离开朝鲜时在车站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本课以亲人为主线,用直接和间接抒情的方法,记叙了大嫂小金花和大娘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任务,把现实的告别和回忆有机地结合起来。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词,能正确读写“战役、雪中送炭”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中朝人民之间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4、体会重点语句的表达方法。三:说教学重难点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因为本课描写的是抗美援朝时期的故事,而我们面对的学生出生于现代,时代感不强,无法引起共鸣)。那么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就放在让学生捕捉文字背后的感人故事和中朝人民用血泪交织的亲情。四:说教学方法{一}字1、读2、分解【即把每个生字的偏旁部首做详细讲解。】3、放大【即把生字的偏旁学生容易写错的在黑板上放大,以免学生写错。】{二}词1、讲解2、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3、根据字的表面意思讲解【比如雪中送炭】{三}句抓重点句,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让学生反复朗读,情景交融。{四}段讲解段落时我采取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我在讲解第一自然段时提出这样的问题:大娘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通过学生朗读思考,然后回答:洗补衣服,送打糕,为救伤员失去了唯一的小孙孙。{五}篇根据本课抒情性较强的特点,我采用“以读激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法,即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弄清全文主要的人和事以及人物之间的联系,抓重点语句,创景朗读,想象画面等方法体会文章中心,感悟文章表达的情感,使学生在语言训练过程中,心灵得到净化。具体教学方法如下:1、故事导入法:在讲之前告诉学生:1950年美国这个霸权主义国家侵略朝鲜,目的是侵吞朝鲜后跨过鸭绿江来侵略我们中国,在这样的情况下党中央下令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雄壮歌曲去支援朝鲜,于是出现了本课描写的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官兵离朝归国的感人场面。2、情景教学法比如在讲大娘在冒死为志愿军送打糕的时候所用的几个动词,让学生一边读一边身临其境地感受‘冒”“穿’动词,想象当时硝烟弥漫的大娘是怎样去送打糕的,体会中朝人民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情。3、观察想象法通过观察图画和读课文密切结合起来深入理解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特别引导学生深情朗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也就是对本课两幅插图的描写: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列车呀请慢一点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从而深刻理解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即大娘失去小孙孙,小金花失去妈妈,大嫂失去双腿,也就诠释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主题。五、说教案板书是微型教案,根据我的教学设计以及本文的重难点,我的板书围绕亲人一词展开,在左边板书大娘失去小孙孙,小金花失去妈妈,大嫂失去双腿,在右面板书志愿军200万为朝鲜牺牲36万,双方都付出了很大的血的代价然后在中间用双箭头表示不是亲人胜似女人。总的来说,这节课我重感悟,重情景创设,重朗读,抓住亲人一线作为情感线的一些做法,谢谢大家!《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跟进课讲完了,静下心来思考,感觉教学设计还可以,但有些细节需要改正。再教设想梳理如下:1、开头用志愿军军歌的视频导入。一开始我觉得很多人都用这个导入,总想标新立异、另辟蹊径。2、让学生谈感受,本想让学生畅所欲言,了解一下学生的学情,但感觉与后面内容重复,操作性不强。可改为让学生概括主要内容。3、写字指导想让学生明白噩的意思,指导啰嗦,应注意简洁。4、在学生小组交流时,没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谈感受。所以处理小金花一段时感觉很生硬。5、板书内容过多,可以只板...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