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塌陷区治理的调查和思考[范文模版] 关于加快煤矿塌陷区治理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调查与思考 王友华 新型农村社区是在农村区域按照土地利用规划和新农村建设布局规划所建设的,居住方式与产业发展相协调,具备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现代化农民聚居区。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服务农民、依靠农民,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农村社区建设,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工作要求,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明了方向。XX 县区作为一个煤炭大市,煤炭开采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 XX 县区地质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特别是一些煤矿在村庄下开采,造成地面塌陷、房屋裂缝、设施受损,严重制约了新农村建设进程。如何将煤矿塌陷区治理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结合起来,通过整村搬迁的模式,走出一条塌陷区治理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协同发展、相互促进的路子,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的一个重要课题。 现状:塌陷损失触目惊心治理成效初步显现 禹州是全国 15 个重点产煤县(市)之一,已累计查明煤炭资源储量约 16 亿吨,保有煤炭资源储量约 10 亿吨。上世纪末,煤矿最多时有 500 多处,全市 26 个乡镇(办)中,15 个乡镇有 1 煤田分布。经过多轮关闭整合,现仍有煤矿 90 余处。煤矿的持续开采,已使全市 13 个乡镇的 49 个行政村不同程度地出现地面塌陷,塌陷区达 86 处,塌陷总面积 30 多平方公里。因煤矿塌陷,全市有 1.5 万亩耕地、4 万多间房屋、6.5 公里公路受损,涉及群众 1 万多户、人口 5 万多人,直接经济损失 2亿多元。以目前的开采能力测算,到 2015 年,全市煤矿塌陷区将新增 18 平方公里,村庄搬迁治理任务异常繁重。 2002 年以来,XX 县区结合新农村建设,陆续对部分煤矿塌陷区村庄实施了搬迁治理。截止目前,已搬迁村庄 15 个,正在搬迁的 4 个,涉及群众 6000 多人。通过搬迁治理,像磨街乡陈庄村、磨街村、孙庄村,文殊镇马寨村、枣园村,鸠山镇唐庄村,方山镇庄沟村、上庄村等一批村庄,建成了干净整洁的新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面貌焕然一新,取得了较好成效。一是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搬迁前,大部分村民居住在低矮的瓦房或平房内,村庄缺乏统一规划,道路、排水等基础设施匮乏,环境条件较差,特别是一些位于山区的村庄,生产生活很不便利。搬迁后,群众大都住进了宽敞明亮的两层楼房,新村内道路、排水、绿化、健身、卫生、学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