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_第1页
1/8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_第2页
2/8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_第3页
3/8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血管由于先天异常或后天损伤等因素导致局部的血管壁损害,在血流动力学负荷和其他因素作用下,逐渐扩张形成的异常膨出。人群中颅内动脉瘤的患病率约为 2%〜7%任何年龄均可发病,40〜60 岁常见,但其发生率存在明显的地域及种族差异。一项经动脉脑血管造影硏究提示亚洲人群中颅内动脉瘤患病率约为 2.5%〜3.0%。颅内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致死致残率极高,其中 10%〜15%的患者来不及就医直接猝死,首次出血病死率高达35%,再次出血病死率则达 60%〜80%,幸存者亦多有残疾。自 ISAT 硏究结果公布后,近 10 余年来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发展迅猛,随着修饰弹簧圈、辅助球囊、颅内动脉瘤治疗专用支架以及血流导向装置等的出现,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更为确切。介入治疗已成为部分颅内动脉瘤首选的治疗方法。为了规范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介入学组组织专家经数次讨论制定了《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旨在提高各级医师对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认识,使之更系统、更规范、更安全、更有效。一、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未破裂动脉瘤大多数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多为偶然发现,少数因头痛、眼睑下垂等症状被发现。因此无症状的未破裂动脉瘤,诊断较为困难。是否在人群中进行颅内动脉瘤的筛查存在争议。但对于高危患者进行无创筛查亦是合理的。推荐意见:(1)对于有家族史和(或)患有与动脉瘤发生相关遗传性疾病的人群,特别是女性、年龄>30 岁、重度吸烟或伴有高血压病的患者建议进行颅内动脉瘤筛查;⑵ 怀疑 aSAH 的患者应行头颅 CT 平扫检查,如不能诊断则须行腰椎穿刺检查;⑶ 对于 CT 不能确诊的 aSAH 患者行核磁共振检查(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质子密度成像、弥散加权成像或梯度回波序列)是合理的,如果核磁共振检查阴性,仍需进一步行腰椎穿刺检查;⑷CTA 可被用于 aSAH 病因学诊断;如果 CTA 检查阴性,推荐进行 DSA 检查;(5)全脑 DSA 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旋转造影和三维重建(3D-DSA)技术可提高动脉瘤检出率,并且可以准确显示动脉瘤形态以及与邻近血管的关系;⑹ 首次 DSA 检查阴性的 SAH 患者,推荐 2〜4 周后再次行 DSA 检查。二、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病死率高达 26%〜51%,发生 aSAH 患者的生存率可能与年龄、性别和人种...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