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论教师的创造性劳动瓦·亚·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近20 年来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影响极大的一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在35 年的教育生涯中,始终没有脱离过学校的实际工作,也始终没有停止过艰辛的理论探索,写出了41 部著作、 600 多篇论文和1200 多篇文艺作品,探讨了教育理论各个方面的问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他始终善于用创造性的设想来引导全体教师进行充满了紧张的探索和思考的创造性劳动,因而使他所领导的一所偏僻的农村中学-— 帕夫雷什中学, 成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教育实验学校之一。他的理论引起了我国教育界的极大兴趣和关注,研究者日众。但在研究中,人们对他的智育、德育、美育、劳动教育等理论论述较多, 而对他的学校管理理论和实践鲜有论及。我们认为, 努力探讨他的学校管理理论和方法, 对于加快我国的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启动教育内部活力,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教育理论,必将大有裨益。学校工作头绪繁多,纷纭复杂,学校管理也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 教育工作诉诸人的精神生活的性质, 也就决定了它不可能像企业管理那样有着明晰可见的数据和迅速获益的效果。 但是, 这也不是说学校管理就难以做好,问题的关键在于学校领导者以什么指导思想作为学校工作的指南。是否如某些领导者所认为的那样,只要用行政手段, 凭借某种特殊的行政领导才能就可以解决学校的各种问题,就能激发全体教师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和谐发展的新一代公民。但是,苏霍姆林斯基根据自己二十多年的管理实践提出了一个与之迥异的观点。他认为:“领导学校, 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下简称《谈话》,赵玮等译,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年版,第 33 页),这应是搞好学校管理的指导思想, 而引导全体教师进行创造性劳动则是实现用教育思想管理学校的根本途径。这是苏霍姆斯基学校管理思想的核心和根本,它揭示了学校管理的最根本的规律,是一把开启学校工作之锁的金钥匙。教育者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教育行为的不同,根本原因还在于教育思想的不同。因此, 要想使全体教师的工作更合乎教育规律,更科学有效,学校领导者就必须努力在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形成科学而统一的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明确指出:“教育思想则是集体的创造性活动赖以飞翔的翅膀”(《帕夫雷什中学》,赵玮等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