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的田间干燥技术苜蓿开花初期刈割时,含水量一般在 75%— 80%,而能够保存的干草安全含水量应为14%— 17%。但苜蓿的干燥过程,并不仅仅是单纯的植株脱水过程,其生理性能和物理性能也都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因此, 为了获得优质的干草,就必须根据苜蓿干燥过程中散失水分的规律及其相应的营养成分的变化情况,采取科学的调制方法。干燥后的优质苜蓿干草,含水量一般在 14%— 17%,更加便于储存; 应保留大量的叶、嫩枝和花蕾等营养价值较高的部分,使原有的营养物质尽量得以全部留存;同时, 还应保持较深绿的颜色,具有特殊的清香气味,显著提高其消化率与适口性。影响苜蓿干草品质的主要因素干燥速度。 苜蓿的干燥速度越慢,其营养损失就越大,所以提高干燥速度对苜蓿干草品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生产中影响苜蓿干燥速度的主要因素有:①外界气候条件。苜蓿的干燥是在外界气温、空气湿度和风速等综合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如果能够促进这些因素不断地发生作用, 比如刈割时期选择在良好的天气条件下,在晾晒苜蓿时不断翻晒,均能加速牧草的干燥进程。 ②苜蓿中水分移动的阻力。刈割的苜蓿刚开始干燥时,水分移动阻力小,水分散失的速度很快;而到了干燥后期,水分移动阻力大。 因此生产上常采用压扁茎杆和喷洒化学干燥剂的方法,来加速苜蓿的干燥速度。③苜蓿各部位的散水强度。植株体内的各部位不仅含水量不同,而且它们的散水强度也不同,故苜蓿各部位的干燥速度不均匀,一般叶片干燥速度比茎杆快得多。叶片脱落, 造成蛋白质损失。 由于叶片含蛋白质的量约为茎杆蛋白质含量的2.5 倍,所以只有减少叶片损失,才能保证苜蓿干草的蛋白质含量。当苜蓿含水量降为25%时,叶片就比较容易脱落。苜蓿在收割干燥的过程中,一般损失比例约为15%— 30%。苜蓿田间干燥的主要方式压裂苜蓿茎秆。苜蓿干燥时间的长短实际上取决于茎秆的干燥时间。试验证明,茎杆被压裂后,干燥时间可缩短1/2 — 1/3 。目前,国外多采用集割草、压扁、铺放草行三项作业为一体的联合割草机作业。翻晒通风干燥。 苜蓿被割倒后, 应使草条摊晒均匀, 每隔数小时进行翻晒通风一次。但最后一次翻晒时,其含水量不应低于40%,以免叶片大量脱落。在这一过程中,一般使用搂草机或翻晒机进行作业。搂草机有横向搂草机和侧向搂草机之分。横向搂草机结构简单,但牧草移动距离大,易混入泥土和陈草,仅适合低产的天然草场。侧向搂草机又分滚筒式、指轮式和旋转式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