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荒漠化的防治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规划本章以典型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 更大程度上让学生有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意识。 本章共 2 节内容: 第 1 节是“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教材首先简要分析了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区域自然特征。这是本区荒漠化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因素。然后重点分析了荒漠化历史发展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在这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最后较为详细地从人地作用的角度介绍了目前西北地区不同程度荒漠化土地的分布特点,这是认识荒漠化防治的必要知识基础。本节重点是“荒漠化的发展”。教学中,在学生了解该区干旱特征及其成因、表现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课本插图,运用读图分析法、自主归纳等教学方法,重点分析在不同历史时期, 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对荒漠化发展的作用,并列表加以归纳整理。第 2 节是“森林的开发和保护”。教材先从森林的作用为出发点, 引出一个思考题: “为什么目前世界森林大多数分布在低纬和中高纬地区?为什么中纬度地区森林分布较少?”然后通过对亚马孙热带雨林的阐述, 得出亚马孙热带雨林对于调节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人类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全球环境来说,其影响可谓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亚马孙雨林不仅属于当地国家, 也为全人类所共有。 本节的重点是“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雨林生态的脆弱性、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教学中力图通过活动式和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之认识到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树立人地和谐发展的价值观。通过“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和“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两个区域案例的分析,让学生能够达到在分析地理问题上的个性到共性的延伸。比如荒漠化的延伸内容:非洲萨赫勒地区、原苏联垦荒区等。森林的保护和开发的延伸内容:我国西双版纳雨林生态农业等。本章共七课时完成。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从容说课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之一。 它直接威胁着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空间。这种威胁可延续几代人,甚至不可逆转,故而被列为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全球性的十大环境问题之首。 根据《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的界定,荒漠化是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