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药家鑫案之心理学分析

药家鑫案之心理学分析_第1页
1/8
药家鑫案之心理学分析_第2页
2/8
药家鑫案之心理学分析_第3页
3/8
药家鑫案之心理学分析药家鑫案之心理学分析一、药家鑫案件情况简介2010 年 10 月 20 日 23 时许,西北大学大三学生药家鑫驾驶红色雪佛兰小轿车从西安长安送完女朋友返回西安,当行驶至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外西北角学府大道时,撞上前方同向骑电动车的张妙,后药家鑫下车查看,发现张妙倒地呻吟,因怕张妙看到其车牌号,以后找麻烦,便产生杀人灭口之恶念,遂转身从车内取出一把尖刀,上前对倒地的被害人张妙连捅数刀,致张妙当场死亡。杀人后,被告人药家鑫驾车逃离现场,当车行至郭杜十字时再次将两情侣撞伤,逃逸时被附近群众抓获,后被公安机关释放。2010 年10 月 23 日,被告人药家鑫在其父母陪同下到公安机关投案。经法医鉴定:死者张妙系胸部锐器刺创致主动脉、上腔静脉破裂大出血而死亡。二、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药家鑫的家庭环境(一)从“权力型人格”的角度分析中国家庭心理学家弗洛姆总结过一种“权力型人格 ”,就是指一个人强烈渴望别人顺从自己的意志,一旦不顺从就会让他怒火中烧、暴跳如雷。家庭、尤其中国家庭是这种人格最容易施展的场所,因为中国家庭给了这种人格最少的制约。与一般人的认识不同,“权力型人格 ”并不是简单的 “命令 ——服从”逻辑,它的真实逻辑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投入 ——回报 ”,也就是说,他把对你的命令视作投入(我花了这么大价钱让你练琴),把你的顺从看做对他的回报(你好好练琴就对了)。第二种是 “贬损 ——听从 ”,也就是说,他对你永远不满意,永远否定,你做的差,他说你 “不争气 ”;做得好,他说你 “翘尾巴 ”或“还不够 ”。总之,你永远还 “差得远 ”,应该听从于他。(二)从心理学——“家庭恐怖主义”角度分析药家鑫的父亲从新闻报道透露的信息看,药家鑫的父亲很符合“权力型人格”。他一方面自认为对儿子倾注了全部的心血,要求儿子绝对的服从;另一方面,他很少认为孩子有做好的,不会去表扬孩子。孩子未必会喜欢父亲的这种投入,反而往往想逃离,也就是不顺从父亲的意志。以药家鑫的家庭为例, 父亲对这种不顺从, 会表现出惩罚 ——拿皮带抽、关地下室;憎恶——对你失望、觉得你倔,甚至说出“你那么丑,没有人会喜欢你 ”这样伤人的话(得有多么大的憎恶才能说出这种话啊,而且越是憎恶,越会看你哪都不顺眼,动辄得咎);刺激——误以为孩子的不顺从是因为自己的投入还不够大,所以辞职回家专门看管你,以加深投入来刺激你,让你对自己的不...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药家鑫案之心理学分析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