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像处理 第二次作业——图像处理基础 1 一、实验内容: 题目一:把 lena.bmp 512*512图像灰度级逐级递减 8-1显示。 1. 算法分析: 本题中对图像进行的操作是直接灰度变换。直接灰度变化可以借助图像的位面表示进行。对一幅用多个比特表示其灰度值的图像来说,其中的每个比特可看做表示了一个二值的平面,也称位面(如下图所示)。一幅其灰度级用 8bit 表示的图像有 8 个位面,一般用位面 0表示最低位面,位面 7表示最高位面。借助图像的位面表示形式可通过对图像特定位面的操作来达到对图像的增强效果。 2. 具体 MATLAB 实现程序见附录 3. 运行结果: 256灰 度 级128灰 度 级数字图像处理 第二次作业——图像处理基础 2 64灰 度 级32灰 度 级16灰 度 级8灰 度 级数字图像处理 第二次作业——图像处理基础 3 4. 结果分析: 对一幅 512*512,256个灰度级的具有较多细节的图像,保持空间分辨率不变,仅将灰度级数依次递减为 128、64、32、16、8、4、2,比较如下得到的结果就可以发现灰度级数对图像的影响。当灰度级递减为 128或 64,一般并不能发现有什么区别。如果将其灰度级数进一步减为 32,则在灰度缓变区常会出现一些几乎看不出来的非常细的山脊状结构。这种效应成为虚假轮廓,是由于在数字图像的灰度平滑去使用的灰度级数不够而造成的,它一般在用 16级或不到 16级均匀灰度数的图中比较明显。因此,运行结果中的前四幅图还基本比较相似,而从第五幅(16灰度级)开始就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一些虚假轮廓,之后的图中这种现象就也来越明显了,最后一幅 2灰度级的图像就已经具有木刻画的效果了。 对比实验中处理过的图像,可以发现,虽然都是灰度图,但是灰度范围越大则图像显示出的色彩越丰富。 4 灰 度 级2 灰 度 级数字图像处理 第二次作业——图像处理基础 4 题目二:把 elain 图像和 len a 图像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并按 0-255灰度级显示。 1. 算法分析: (1)使用 imadd 函数实现两幅图像相加,或常数与图像相加。该函数将两幅图像对应像素的值相加,将和返回给输出图像的对应像素,若是给每个像素添加一个常数值,可以提高图像的亮度。 (2)使用 imsu btrac 函数实现两幅图像相减,或常数与图像相减。函数将两幅图像对应像素的值相减,将和返回给输出图像的对应像素,若是给每个像素减去一个常数值,可以降低图像的亮度。 (3)使用 immu ltiply 函数实...